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教材解读】初读白鹭,给人最深印象——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素材。【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悟结合。读中品味白鹭如诗的美,读中积淀课文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体会文章的内涵,既能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又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如静水击石,层层涟漪荡漾开去,品味起文章来韵味无穷. 一、多少遐想"烟雨"中 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烟雨"做了一番品赏. 生1:老师,什么叫烟雨? 师: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富有语文的灵性. 生2:烟雨就是下雨的时候,还刮来阵阵炊烟. 师:雨中飘烟,烟雨合一,很有人间烟火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教学难点巧妙化解,让学生乐于接受,喜于创新呢?一、置换主角,化难为易《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借物喻人,在作者的笔下樟树呈出蓬勃的生机,弥漫着独特的香气,尤其是文中这一语段: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读  相似文献   
4.
孙存香 《教师》2016,(6):31
小学生在进行习作创作时,往往苦于不知到哪里取材,多彩的生活每天都伴随着孩子们,为什么不会从中提取素材呢?语文教师应该慧心地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精华,从而让文章的溪流活泼地流淌。一、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中提取1.调查统计:寻找学生共同感兴趣的生活学生大都喜爱什么样的活动呢,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说,然后统计得出结果。在一次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大都喜爱看动画片,而且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画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相似文献   
5.
孙存香  李美华 《教师》2013,(4):114-114
【教材解读】初读白鹭,给人最深印象——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素材。【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悟结合。读中品味白鹭如诗的美,读中积淀课文如诗的语言。将诗化的白鹭与诗化的语言、音乐相融,营造“诗化”学习境界。【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②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③品悟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流程设计】1.动情导入感知美出示课件一:白鹭不同姿态图师:同学们,瞧!这就是白鹭。它们有的翱翔碧空,有的凝望远方,带给我们无尽的美感。在郭沫若的笔下,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去领略白鹭的精巧与无穷的韵味。(点评:教者紧扣文学具有审美性这一特点,依托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多媒体展示精美的白鹭图,配以优美的导入语,一下把学生带入诗一般审美情境,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2.品味语言感受美师:品读2-5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精巧而充满韵味的?汇报交流:指导学生抓住四对反义词和对比、衬托写法体会作者描写精妙,感受作者内心的赞叹,感情朗读。(点评:聚焦重点,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关注言语形式,达到内容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孙存香 《广西教育》2013,(13):46-4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灰椋鸟》。【教学目标】一、理解"排空而至"的意思、想象灰椋鸟归林后互相倾诉的画面,并练习说话。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三、渗透爱鸟、护鸟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1:鸟儿归林的视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