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0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家到学校是981步,从学校到家还是981步。上学,回家,都是三分钟。每天,我都企盼时间能够快点过去,老师早点下  相似文献   
2.
一、命题作文 1.寻找 [提示]寻找的可以是"实"的,如人、物、答案、结果;也可以是"虚"的,如友情、真理、规律、精神、价值、幸福等.不能仅写寻找的过程,而应当在其中蕴含一定的感悟,显示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及金属与盐的反应).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互动教学、实验探究、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认为《采蒲台的苇》是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近年出版的各种教参、教案大都照抄此说。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还特意设计“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采蒲台的人民依靠苇打击敌人的”这类导读思考题。这些,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惑。我们认真研读课文,不难看出,文章只写采蒲台人民掩护干部的两件事:一是妇女们把干部的枪藏在孩子的裤裆里,掩护了干部;一是一个男人为了掩护干部壮烈牺牲。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故事”。不知教参的编者从何处看出文章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打击敌人”,而且还是“依靠苇”“打击敌人”的? 至于说“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不过是文中所写“我”看到的“村里一垛垛打下来的苇,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命题作文 1."长大以后做什么?""当警察.""当老师.""当记者"………小的时候你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也作过类似的回答.面临毕业的你,对自己的理想是怎样考虑的?为了理想的实现,你又做了些什么呢?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求职     
南阳诸葛亮,27岁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就在家侍弄那几亩地。一年下来,虽然精打细算,科学种田,但各种花销加在一块儿却远远多于卖粮食的收入。种田明显不行。妻子黄氏,相貌丑陋,脾气暴躁,整天催他去找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把一切凡俗琐事关在门外,静静地躺在床上,在孤寂中追忆那深深埋在心底的一个梦。真荒唐,那天,我居然梦到我死了!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美丽     
月明星稀,我信步走到凉台上,享受夜的静谧。角落里,一簇朦胧的白影在夜风中闪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仙人球开的花。它刚来的时候呆在角落里,竖着尖直的刺让人望而生畏,可此时,我第一次领略到仙人球的花开得这么柔美、这样动人。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朵小花该开放的时候就开放懂得珍惜分分秒秒我是一朵小花用我的艳丽为人驱走苦闷与烦恼  相似文献   
10.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认真地看、仔细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并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