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高职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2001年招收了首批五年制高职学生,通过近一年的深入了解,以及最近一次对全班46人的调查问卷,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调查中显示,学生普遍对未来的前景感到担忧,而自身又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惰性,使他们不免产生了一方面放松学习的懈怠情绪,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前途的迷惘、因惑,而产生焦虑的情绪。2. 文化基础差。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五年制高职生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但学习状况却大体相似。其中来自市重点校的占23.9%,却均处在原班级中的中下等位置;来自区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在前后联系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内容,这样训练才能扎实有效。下面我们通过《捞铁牛》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断来看看李平老师在这方面的做法。 师: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铁牛捞上来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4—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一下:捞铁牛是分几步去做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生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一、认真倾听是一种好习惯。请听老师朗读短文。边听边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交流资料,质疑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生:孔子。师:(板书:孔子)课前同学们阅读了资料袋,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师: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为他学问高,品行好,所以人们称他为孔子。子是古代对学问高、品行好的男子的一种尊称。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生:像老子、孟子、庄子等。  相似文献   
5.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师:(出示幻灯片: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同学们,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生:《爬山虎的脚》。师:谁写的?生:叶圣陶。师:叶老先生和他家小院那一墙的爬山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有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走近叶老先生,走近他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6课《那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可远古时候,人们不知道天圆地方,又不知道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不知道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于是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这一切归为神仙的安排,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你们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生: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学校中,教学有着双重的意义,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已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在大写字母后边写上小写字母E()F()B()D()Q()R()I()L()T()N()M()H()二、看拼音写字组成词语三、比一比 ,再组词四、照样子加偏旁组成新字 ,再组词语五、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茂密)的树林慢慢地()一台()()的尾巴仔细地()一份()()的阳光大声地()一部()六、照样子按要求填表七、选词填空怎么多么什么1.这里的景色()美丽!2.曹冲想出了()办法?3.我()会弄脏你的水呢?热爱喜爱疼爱1.妈妈特别()我。2.全国人民()共产党。3.我很()这件衣服。八、把下面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杨平  孙敬东 《山东教育》2012,(10):26-28
师生课前交流,说优点。师:听说咱们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同学们个个都非常优秀,老师想认识几位同学,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介绍你的同学,告诉老师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生:我的同桌非常爱学习。生:我们组的小组长值日总是任劳任怨。  相似文献   
10.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并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师:读到慈母,老师想起一幅画,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