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对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其实很多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也给出了多种说法。目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论及这一问题时,总结出了三个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这也算是目前最为公允的说法了,但在一些研究者看来,仍然是“共性大于个性”,或者说“正确性大于准确性”(廖家骅,中国音乐教育,2012.3)。什么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呢,就是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音乐性,旋律、节奏、和声、织体,这些只有音乐才有的东西,代表着音乐学科的属性,也承载着音乐课程的性质。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音乐性是音乐课程的性质呢?这样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如果反过来问,音乐课程如果不是音乐性的话,难道还能是非音乐性?  相似文献   
2.
2019版普通高中音乐(湘艺版)教材更加注重回到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回到以美育人的基本教育宗旨上来,整体呈现出结构清晰、内容集中、选材经典、活动适宜的特点。必修模块内容以音乐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框架为主,更加尊重学科规律;新增的选择性必修模块突出了实践,提供了更加自由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3.
孙红成 《儿童音乐》2012,(5):60-61,53
我曾自告奋勇地去过一次高中音乐教师培训,回来后才发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穿行就是一次精神逆旅。在去之前我大量收集课标精神解读与教师培训方面的文献,受到了首都师大王海燕老师观点的启发,采取了自主性、选择性和参与式培训。  相似文献   
4.
孙红成 《儿童音乐》2012,(12):54-56
音乐教材作为一种出版物,有其特殊的形式与内容,其编辑工作也比较庞杂。音乐教材质量的编校环节是音乐编辑的工作重心,当然前期的介入与后期的美编工作也不可忽视。本文结合自己的编校实践,把音乐教材编辑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分别加以论述,希望能对音乐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