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之一.自金代以来,满族先民有射柳风俗,相沿传习,直至清末.关于射柳风俗的文字记载,虽过于简略,但许多书上都作过实录,可见射柳的活动,在满族先民中,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民风习俗.  相似文献   
2.
曹植是我国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自幼“生于乱,长于军”,虽然依靠父亲曹操相王之尊的显赫地位,有过一段优游闲裕、风流自赏的贵公子生活,但毕竟是较多地感受了乒火、饥疫的灾难生涯。司马门事件之后,失宠于乃父,曹丕继位,则又遭忌于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性崇拜及其演变——论“背灯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洲族传承民族习俗“背灯祭”是一种后起的性崇拜延续。由于历史、现实、民族融合、原始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变迁,无论其祭祀内容与对象等,均呈现出异化形态,其祭祀对象才有了纷繁的依附,而形成了完立妈妈、万历妈妈、锁头妈妈、佛托妈妈(佛头妈妈)、子孙娘娘等不同说法。背灯祭的实质是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4.
5.
两年来文坛上为人注目的“朦胧诗热”过去了,各种报刊也发表了不少争鸣文章,许多名家在这场争鸣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不少文章凭感情用事,虽然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抑扬主张,惜其不够冷静、诸多武断、片面之处;再者,虽然所臧所否已初见分晓,可是,真正从理论上把它说清楚,却仍然显得不够,显得粗糙,很有必要继续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6.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北朝以来,一直为人传诵,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一朵  相似文献   
7.
王平是内蒙古自治区比较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继一九七八年他的第一本小说散文集《猎村纪事》出版后,第二本小说散文集《带刺的玫瑰》也于去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后,他在同年,先后开拍、录制了《道班的故事》(上下集)、《年轻的监理站长》(上下集)和《阿乌妞》等三部电视剧。对于这样一个创作勤奋、艺术路子较宽的青年作家,我  相似文献   
8.
一年前,满族诗人戈非的《从马尾弦上流下来的歌》(以下简称《马歌》)被评选为内蒙的优秀作品;接着,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获奖作品。这是戈非同志的第四个长篇叙事诗,全诗约一千一百余行,它是在“马头琴”的蒙古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改编的。但,它绝不是“马头琴”的由散变韵,而是郑板桥所毕生追求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每个编辑都有一把板斧。此言固是不谬,但有的编辑竟以此为荣,每每审稿,动辄左砍右伐,一阵狂杀。我既是编辑,也是作者,也许是自己斧斤不力之故,对砍杀无度者常是深恶而痛绝之。特别是自己身受其害,令人叫苦不迭。我曾写过一篇论文,编辑大笔一挥,一删就是十几页,最后把两个不同的少数民族竟误为一个民族了。倒是省了不少版面,但发表了,又何益之有!我曾为某晚报撰写过一篇满族民俗的文章,为了适应“晚报体”,我已将八百多字压至不足七百字,可此稿落在一位刚刚上任的编辑手中,他竟“斧”为二百八十字。他说,他主张文章就是要大改!我给另一家晚报写过一篇一百五十多字的稿子,若在此公麾下,可得一字上报乎?我的稿子每有此类厄运者,不得已,只好恢复原貌,另行发表。“斧子”总是要有的,但问题不在斧子本身,而在运斤者为何人:其为鲁班乎,尔乃鲁莽乎?  相似文献   
10.
满族居室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各有其不同的居室。有的民族的居室,竟成为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满族的居室就是别具特色的。旧满洲老屋高大、宽敞,多数为三间,改建后多二间。屋内有壁隔断,西屋砌“围炕”(俗称“转圈炕”),北炕供晚辈睡;西炕敬供祖先,有祖宗板,客人来访,向例不得睡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