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海南乡村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必然能够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同时也对海南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海南乡村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开发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解的基础上,对海南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SWOT分析,重点提出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安玉芳 《中国教师》2009,(Z2):354-354
<正>班主任工作真是千头万绪,要想做好做成功,实在不易。荀子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师生之间的通力协作相互依靠,相互协  相似文献   
4.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根据大纲要求,学习《高大的皂荚树》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刻理解皂荚树外观的高大和它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欢乐,从而体会出皂荚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即皂荚树内在形象的高大,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是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祸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在改编时遵循了保留原意、格式不变的原则,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课文对话的形式单一,都是××问,××答,提示语缺乏一定的修饰或限制。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因学而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时,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教师在课堂上要是能善于把握.有机设计片段训练.就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十一册语文第四组的习作是写一篇读后感,在我指导之后,学生很快地就把草稿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班习作课中的“精彩欣赏十分钟”——自己认为是成功之作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让全班同学品评欣赏,从中受到启发。其中,张默同学的《为狐狸讨回公道》掀起了品评的高潮。她针对《狐假虎威》这篇文章,否定了人们对狐狸“狡猾”的评判,充分肯定了狐狸的机智和勇敢,并且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做了充分的论证。一次,她去姑姑家,路上遇到一个坏人想要占她的便宜。她机智地朝田间劳动的农民伯伯大声喊道:“姑夫,妈妈让我来叫你到我家去!”坏人听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