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作为知识社会重要的劳动主体,博士生受知识引发的现实性变革影响而压力倍增,逐渐暴露出由知识引发的焦虑问题。从心理学来看,博士生知识焦虑表现为以无助感为特质的情绪症候,消解之策在于博士生自我调控和外部干预两个方面;从现象学来看,其导源于博士生消极的学术体验,主要表现为由知识建构中自我效能感降低和师生关系紧张所诱发的学术倦怠,对此应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性,建立科学机制以保证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生命哲学而言,知识焦虑表现为博士生对学术生命的存在困惑,因应之道在于关注博士生的生存状态、尊重其学术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满足博士生潜能发挥与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一个国际化认同的议题,中国本土实践的通识教育仍面临由于"通"与"识"的模糊认识带来的发展困境.新时代,通识教育必须扎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回应时代诉求,"以整全人的塑造"为价值理念培育时代新人,强化"阶段贯通""文化联通""视野融通",基于跨学科的广博性与基础性知识,聚焦于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着眼于通过知识的学习培育"人"的通识素养,以深化、创新通识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我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在专业分布、院校分布、省际分布、地域分布等方面不均衡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医学重点学科发展不均衡,既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也有学科成长因素。改变这种不均衡,一是从政策上扶持,二是凝练重点学科,发挥特色优势,三是注重整合资源,建立优化体系,四是超前规划结构,均衡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四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一定知识领域、知识体系的集合与系统化。学科建设工作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越来越成为大学管理者关注的话题。本文对影响学科建设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力、物力、财力和潜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四力”共同发力,同步发展,协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使大学学科建设真正意义地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已成为当代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建设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发挥大学文化对医学生浸渍濡染的作用,赋予医学生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学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由学科建设的水平决定的,学科建设是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全面提高高校党员素质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提高高校党员素质在教育管理工作上要体现"五个突出",即在理论学习上突出深入性;在宗旨意识培养上突出服务性;在教育对象上突出针对性;在教育形式上突出灵活性;在监督管理上突出严格性.  相似文献   
8.
内部治理是我国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由于政教治理失衡与民主参与失范,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陷入共治弱化的困境.我国民办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私立大学内部治理的经验,采用"分权"与"制衡"强化共同治理来突破内部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而优化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指引下,要深刻领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该文从政治、经济、育人三个维度探索驱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深层逻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应在逻辑框架引导的基础上,秉承举旗定向、抓好服务、聚焦育才、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实践要旨,以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