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看似简单的“熟题”、“常见题”却常会做错,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原因是思维定势在作怪,它让我们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感觉“似曾相识”,却没有注意到题给条件的细微差异,而导致的本质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函数图象的斜率k求解有关物理量的习题俯拾皆是,如由s-t图象的斜率求速度;由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等等.但若单纯从数学角度来理解这个斜率,则必然会产生思维误区.下面就两个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1.安培力不做功 例1如图1所示,间距L=1m的足够长U形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上端与虚线距离d=2m.以虚线为边界,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按图1(b)所示规律变化.虚线下方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  相似文献   
4.
如图1所示,某人站在岸上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岸边拉船,他拉绳子的速率υ不变,当拉船的绳子与水平面成θ角时,船前进的速度 u 有多大?一、常规解法分析在这里讨论的是船运动的速度问题,以船与绳子的连接点为研究对象,它的实际运动速度 u 的方向水平向左,这就是合速度.船的运动可以认为是两个运动的合成:一个是沿绳子方向向上的运动,速度大小即为υ;另一个分速度的方向垂直于绳,如图2所示,作出速度矢量的平  相似文献   
5.
关于此题解法的文章较多,不能重复刊出.以封其敬、周栋梁、马占宝为代表刊出封其敬、周栋梁为第一作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封其敬 《物理教师》2008,29(9):42-43
在物理的计算和学习中,经常用平均值等效替代原来的物理量,来进行有关计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同样的一个物理量,为什么有时能够用平均值替代而有时却又不能,关键在哪呢?  相似文献   
7.
例1.如图1所示,地球绕太阳运行,则其从近日点A运动到远日点B时,地球的动能是如何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如图1所示,巡查员站立于一空的贮液池边,检查池角处出液口的安全情况.己知池宽为L,照明灯到地底的距离为H.若保持照明光束方向不变,向贮液池中注入某种液体,当液面高为H/2时,池底的光斑距离出液口L/4.  相似文献   
9.
封其敬 《科学教育》2007,13(6):49-50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些都是盲目做题带来的“恶果”,而没有去注重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思维的拓展训练。在高三的物理复习中,也经常会踏入这种误区,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课改取得的经验,对复习课作一番“探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1让习题“活”起来学生在前面学习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被分割的、零碎的知识片断,非常容易遗忘,所以高三的复习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通过系统的复习,才有可能把知识拓宽和加深、才可能把有关的知识体系揭示的更为透彻和全面,大量的习题之间有着本质联系,共…  相似文献   
10.
封其敬 《物理教师》2008,29(2):51-52
1 反转思想 这是数学中处理函数图像的一种方法,首先建立两个标度相同的独立坐标系如图1(A)所示,其次,把其中一个坐标系反转使两个坐标系变成图1(B)形式,然后再把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变成图1(C),就实现了反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