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他先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陶行知把鸡放在桌子上,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陶行知先生用这件小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学习同公鸡吃米一样,是自觉、主动的行为.陶老先生的"鸡吃米"理论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殊途同归,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没有兴趣,也就无法从中有所收获.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位演讲家准备登台演讲,他问台下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回答:“不知道。”演讲家淡然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必要讲呢?”第二天演讲家又登台演讲了,他再问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怕演讲家再次罢讲,干脆回答:“知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发现表面热闹非凡的课堂,效益并不高。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与“静”太远。“宁静方能致远”。没有“静”的酝酿,就没有“动”的热烈。让学生静下心来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让他们在静思默想的场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应该成为我们率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