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引入保形时间,利用平直光锥分析了宇宙模型的粒子视界和事件视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所得结果与文献[2]的相同。  相似文献   
3.
从生活中的测量结合数学中的本征方程引入广义测量,并由此对量子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给予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宇宙一词,泛指天地万物,也就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中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界的总称。宇宙中各种物质客体都有它们各自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程,作为物质盛体的宇宙也有它本身的起源和演化的过程。目前人们的视野已经达到一百多亿光年的宇宙探处,  相似文献   
5.
引言 理想气体负斜率的线性过程是指p=kv a,(k<0)的过程,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a为直线在P轴上的截距,如图(1)所示。用(P_1,V_1)和(P_2,V_2)分别表示线性过程的初态和末态,则有k=(P_2-P_1)/(V_2-V_1)。这种过程在求由直线过程构成的循环过程的效率或致冷系数时经常遇到。但一般教科书中对此极少分析,给学生处理问题带来了不便。本文试图给出较完整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晶丝的芯壳结构模型,导出了外应力σ作用下磁致伸缩非晶丝的剩磁比m,与σ的关系式.从实验上对这一关系进行了验证.理论与实验很好地相符表明,铁基非晶丝的磁结构可由这一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7.
8.
一、物质的原子论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物质都是由本能再分割的原子组成的,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由于科学技术、实验设备等社会的和自然的条件的约柬,其后的几代人都未能对原子作出更深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才又提出复兴原子学说的思想.继而,科学家通过诸多物理、化学现象的研究得出:原子是保持元素性质不发生改变的最小微粒,而非物理结构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比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前进了一步.既然原子在物理结构上可分,它就必然有自己的内部结构.最早在实验科学基础上提出原子有内部结构的概念的科学家是安培(1775—1836年).他在1814年曾经认为化学元素的原子是由更小的亚原子粒组成的,并且还提出过有关分子环电流的设想,对磁现象进行了解释.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华奥(1774—1862年)、柯西(1789—1857年)、泊松(1781—1840年)等人设想,原子是由一个大质量的核心及其周围不可称量的粒子雾组成的.德国科学家费希纳(1801—1887年)于1828年从安培和毕奥的设想中得到启发,他做出这样一个设想:原子像太阳系一样,每一个“太阳”原子都伴随着一些,“行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和大学基础理论课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这两个效应是光的量子性的主要实验基础.它们都是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证明了光具有量子性.这两种效应中根据入射光的波长(能量)不同,产物也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效应.为什么入射光的波长比较长时出现光电效应,而入射光波长比较短时出现康普顿效应,一般教材不做过多讨论,  相似文献   
10.
理想气体负斜率的线性过程是指p=kV+a,(k<0)的过程,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a为直线在p轴上的截距,如图1所示.用(p1,V1)和(p2,V2)分别表示线性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