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分类培养,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的重要体现.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情况、学校层次、学生特点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既有普遍性的表现,又有特殊性的一面,兼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体现出指导上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并坚持以矫正学生不良就业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目标.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性别、贫富、文理、身体健康方面差异的分析,具体地提出个性化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着重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最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并科学揭示其本质内涵。在工业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中,虽然劳动模式、劳动过程和劳动关系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数字劳动异化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对数字技术的私自占有和运用,使剥削愈发隐蔽和深入,突出表现在劳动时间被无限制延长、劳动空间被全方位监控、劳动主体遭受多重剥削、劳动关系呈现弱联系性4个维度。要实现对数字劳动异化的超越,就必须构建以劳动主体为中心的数字生产关系,打造数据和数字平台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完善劳动保护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以实现劳动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劳动情感需求的回归,重塑劳动主体地位,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正有序,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