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133页),将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写成了“岐路”,笔者认为是排版、校对失误。其理由有3点:一、课本注释“岐路”: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查《辞海》《语词分册》岐,读音为qí,释义有4条:①古邑名。②同“歧”。③见“岐疑”。④姓。歧,读qí,释义为叉开。如歧路。引申为歧异,不相同。显然,课本的注释“岔路,是指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P133页),将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写成了“岐路”,笔者认为是排版、校对失误。其理由有三点:一.课本注释“岐路”为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查《辞海·语词分册》:岐,读音为qí,释义有4条:①古邑名。②同“歧”。③见“岐疑”。④姓。歧,读qí,释义为叉开,如歧路。引申为歧异,不相同。显然,课本的注释“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是据“歧”字义而得的。二.查由中华书局出版、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P141页)原诗为“无为在歧路”。三.查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