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独处与交往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往往不满足于一些单调而机械的快乐,诸如吃喝玩乐之类;每每会追求一种复杂而空灵的快感,诸如深思熟虑之属。对于崇尚知识的人来说,成为一个思想精英比成为一个道德精英更重要;因为:尽管道德是前提,但没有思想的道德是一种自发而原始的道德。从爱好写作到习惯写作,体味着思维的快乐,那是何等的满足,决非语言所能表达。思维的快乐有不同的形式:“独处”是一种境界,“交往”也是一种境界。走出喧闹,进入宁静,能感受到“独处”的灵  相似文献   
2.
教师节絮语     
有人说,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于是教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3.
你“写到这里,猛发现布已沉到杯底了”,于是乎因升降之比较想起了分辨性善与性恶之变迁的世俗标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姑广义言之,你“为王”矣,似成定论!孰“为寇”也?大而化之语文教学,小而化之“传道授业解惑”之语文教师。下地狱去吧,这颇像法海成了蟹和尚一般,活该!谁让他们将丰富生动的语文硬性地归入多项选择的程式,还美其名曰“标准化”。此等劳什子本属美国佬考外国留学生英语的“杀手锏”,以主考者的方便与经济为原则,移民国度之性  相似文献   
4.
思维等第     
本期临时设置“应试回放”栏目,原因有二:其一,高考刚结束,有关今年的情况还没有见分晓,“应试指津”可谓“无米之炊”;其二,阅卷一结束,肯定会有名师抑或骨干之类迫不及待地出来就高考作文大谈创新问题(命题者的创新,写作者的创新),因此选登尽兴老师曩者发表的《思维等第》一文,作一“回放”,也许能给追求“创新”的人们以“先睹为快”的“超前”感受。  相似文献   
5.
《笑府》里有一则“送‘鼠’索‘牛’”的笑话。某县官走马上任,一些擅长阿谀奉承的部下打听得他的生肖属鼠,于是便忍痛割爱,借贺寿之机,送去金鼠一只,企求日后能多关照。谁知县官见之心花怒放,假意乘兴说道:“明日太太过生日,她是属牛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见仁见智,可谈的问题很多,窃以为“宿构”问题是关键,有必要作一分析阐释。纵然这问题只在近年才引起圈内人士警觉与呐喊,但绝非“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高考是一种公平竞争,其作文是体现的核心要素。众所周知,文章是检验语文能力的试金石。遗憾的是高考作文中的“宿构”现象正在破坏这一公  相似文献   
7.
以这个生造的概念为题,很有必要作一番解释:不久前,接到某省某市的几位语文骨干教师的电话,称时下正在流行一种“采点”教学法。初闻着实心悸,误以为“踩点”,狐疑怎么语文教学术语与偷盗行话风马牛相及起来了。经询问,方知此“采”非彼“踩”。据说,这种方法很实用,教一篇课文,在处理时“采”有用,即同考试相关的一“点”,其余则“管它春夏与秋冬”。譬如讲授《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进贾府》,仅选和“笑”有关的段落,至于课文重点,那些环境描写之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之类,尽可舍弃。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扛鼎之作,经实用主义的“采点”,竟简化成应试的材料,别说还真有点儿“踩点”窥探,抢了些许便走的意味。而这种“强盗”行径竟然被有关部门拍成教学观摩片,在教学圈内一路发扬光大而去,大有“市粹”意味。在此恕不才生硬套用“国粹”一词,以表崇敬心意之万一。  相似文献   
8.
融入自然     
刘勰之《文心雕龙》有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尽管系情思之论,但从另一个更为广泛的层面上说明,大自然是有志于为文者、为文之有心者“乐不思‘蜀’”的作文之源。  相似文献   
9.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