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句法形式的转换中,句法成分位置的移动,只宜区分为"移位"与"倒装"两种类型,而不好再划分出第三种类别来。从本质上看,移位所凭借的句法结构当是深层结构(或基本句法结构),它所生成的表层结构,可以直接进行层次分析;而"倒装"所凭借的则是具有正常层次关系的表层句法结构,它所生成的句法结构具有较强的语用性,无法直接进行层次分析。就移位和倒装的成分言,二者虽然都可以是论元成分也可以是非论元成分,可以是主语、宾语又可以是定语、状语和补语,但,倒装的成分还可以是谓核及其短语,而移位却没有这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像X似的”结构及语义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X似的”是一个可以容纳多种语义的结构.由于变项“像”可以是动词“像_1”、副词“像_2”和介词“像_3”,变项“似的”是标记某种语义的结构助词,因而它存在着“像_1似的”、“像_2X似的”和“像_3X似的”三种变体.就其主要语用价值取向言,一般地讲,“像_1X似的”和“像_3X似的”具有喻比和类比作用;“像_2X似的”则具有正测和反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介词的不同,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可分为涵事"把"字句和"用"字句两种类型。前者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或分裂前移而生成,后者则只能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而生成。这两种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由于标记涵事的介词不同,其述谓成分、谓核动词的句法与语义特征以及主宾语的语义类别都存在着差异;涵事介词短语与其他句法成分在句法、语义上的相互选择与匹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不同的构句机制。  相似文献   
5.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语义。从句法形式上看,二者存在着"所"字可否删略、"为"字可否用"乃"字所取代两个对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谓宾对象介词短语中,介词所标记的是谓词宾语指涉的对象,标记对象的介词一般是“对”或“对于”。蕴涵这种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谓核动词具有[+施加]的语义特征和[十黏连谓宾]之句法特征;它包括“形式动词”、“‘于’缀动词”、“允准动词”和“示显动词”四个次类。谓词性宾语则具有[-受事赋值]和[-致变]两个语义特征,它可分为“心理感知与评述动词”、“动作动词”和“形容词”三类。介词所标记的谓宾对象,须具有[+受涉]、[-倚变]和[+拒载]三个语义特征。其句法主语因受谓核动词的制约,既有施事题元角色,也有当事题元角色。  相似文献   
7.
要研究对象介词短语及其蕴涵句的生成与成分间的制约关系等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对象介词短语的内涵特征及其变体类别作出中肯的分析与界定。就对象介词短语的内涵特征而言,它是具有"传移"或"情态"谓核成分的语义指向、但并不能使其发生变化的语义成分;就其变体类别讲,它有"给予对象"、"索取对象"、"对待对象"、"朝向对象"、"谓宾对象"、"比较对象"六种之别。  相似文献   
8.
领事介词短语蕴涵句"N1+为N2+所有"是"有"作谓核动词的原型领属关系句转换生成的,它既不是判断句,亦不是被动句,而是表述属事领有权的一种特殊的陈述句。其中的"为"当是介词,具有介引领事的功能;"所"当是语气助词,具有标记焦点成分的功能;属事N1当具有[+附属]的语义特征,领事N2则具有[+唯一依附体]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根据方式介宾状语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功能,它所表述的"方式"语义范畴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行为内容"四个次范畴;相应地,方式介宾状语亦随之存在有四种类型。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介词宾语的语义特征亦各不相同;这不同的语义特征则规定了它们各自的语法性质和抉择的对象,且随着方式介宾状语次类的不同,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方式介宾状语之语义句法特征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差异,人们对方式介宾状语的认识和判定往往存在着见仁见智的困惑。事实上,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句法结构“PX+VP”,当能够转换为“显现VP之行为的是X”和“X是VP所采用的的态式/样式”两种形式;其内在的本质机制则在于:方式介宾状语所表述的内容映射了动作行为的表层特征,是其动作行为自身的一种构成因子或有机的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