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情兼雅怨”,由此引出“雅”这一美学概念来体味曹植五言诗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释曹植诗歌的“雅”。其一,对《诗经》中“小雅”的继承;其二,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相关;其三,表现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怀抱。  相似文献   
2.
温子昇,作为北地三才之一,其创作独具特色.诗作分为反映现实与状物写景两大类.文章从"气质"与"清婉"两个方面来撰写子昇诗歌之风格."贞刚"与"淳朴"是"气质"风格的表现,其"淳朴"的风格与语言的通俗化,对动词的推敲及子异善用短制的诗歌体式有关;而"清新"与"婉转"又是子异"清婉"风格的突出表现."清新"之风格源于子昇善于经菅画境;运用色彩及对双音词、连绵词的使用;在表现"婉转"风格时,从内容(使事用典、意象撷取、比兴手法、以乐写哀)及形式(结构层次、言辞形式)两方面分别阐释.  相似文献   
3.
元明之际社会动荡不堪,整个国家陷于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浪潮中。清赵翼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在经历一幕幕悲惨情景的同时挥毫洒墨,记录时代,记录历史。松江,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这一时期文人的渊薮,诗人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诗作多涉及时代的变迁,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缩影,隐射整个时代,成为一代史诗。  相似文献   
4.
温子昇在中国文学史上虽不算大家,但其作品在当时却名躁一时,有"大才士"之称。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学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53年的人生旅程历经北魏政局的变换以及随此变化的北魏文坛,通过对其年谱的详述,我们可以通过个案来透视当时文坛的时代特点及风气。  相似文献   
5.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新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及学生水平等情况,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改革。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逢、邵亨贞是元末明初的松江文人,其描绘时代变迁及个体心境的诗作折射出其所生活时代的实况。他们用真实而贴切的语言记录战争的惨烈、百姓的伤痛、自身的遭际、时局的不堪。反映出陵夷剧变的社会情状与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7.
从对后世文人挽歌诗的影响方面来说,《薤露》、《蒿里》要比《虞殡》、《绋讴》大得多。挽歌诗实际滥觞于《古诗十九首》十三。大量的挽歌诗中都或多或少用这种方式表现出了对丧葬礼俗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博士研究生招考环节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第一道关卡。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公开招考三种不同招考方式所面临的信息非对称性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结合我国国情,对于本科直博,建议完善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前培养机制,方便目标导师对报考学生的考察;对于硕博连读,建议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管理机制,促进目标导师和报考学生的相互了解;对于公开招考,建议完善推荐信内容和提交方式,客观揭示报考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博士研究生选拔体系改革,改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