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了这一认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纪之交人们对唯科学主义极度膨胀的反省,人类开始前所未有地关注人自身,在以人为主,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世纪中,教育学这个本应是人的意味很浓的学科该如何发展呢? 一、由学理研究转向注重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基本上处于一个学理研究的时期。整个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线:即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范畴,有自己严密的学科体系,应当建构自己的学科模式,这些要素都是学科形成的标志。但是,在关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思考道德教育,必然无法逃离它生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缔结,道德教育总是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紧密相联系的。以数字化生存为主要方式的信息社会,引发了熟悉与陌生的冲突,导致了生存格局的断裂,道德教育处于迷狂之中。迷狂中,既隐伏着危机,又浮现出可能的契机。在“谁的?”与“何以可能?”的拷问中。道德教育在流动中获得了“差异的解放”,在解放的可能中,透射出更高层次上的共生:信任、对话、协作成为其对共生的主要回应。  相似文献   
4.
从历时态的意义上讲,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身份经历了从养护者、启蒙者到专业人的一个身份演变;从共时态的意义上讲,“陌生人”是幼儿园教师当下的文化生存状态,这种陌生化的过程是相对于儿童、制度、教师群体、专家以及教师自己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匹配是当前中小学科学科目教学备受非议与关注的焦点,渗透在其中的性别问题更是成为制约科学科目日常教学与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文章尝试突破为性别刻板印象所遮蔽的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性别社会学理论来探究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走进行动主体,阐明科学教师教育现状,通过访谈探析科学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现状,厘清其专业发展的社会结构性成因,梳理女性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学科性别隔离与职业性别区隔的双重桎梏加剧了女性科学教师的弱势地位,科学教师需要打破性别藩篱,从组织制度生活中和社会性别建构缝隙中寻找专业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教学认识方式的探讨,既是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需要,也可以加强教学论学科的自我意识。教学认识方式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在思考教学问题时的思路与策略。教学认识论方式具有创造性与选择性、时代性与继承性、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总体性与个性等特征。从结构看,不同的教学思想侧重的问题域不同;表述的价值尺度不同;遵循的致思趋向不同。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理论旨在揭示西方的东方学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本文采用文化分析的后殖民范式,揭示国际知识系统中的话语权力分配及中国大学教师文化殖民倾向的表现样态,提出中国大学教师须在主体与他者的互动、比较中实现身份认同,确认文化身份,而文化觉醒、文化批判和文化引领是中国大学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8.
9.
“权力—利益”结构中的教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论是基于教师自身体验的解析,还是立足社会公众经验的审视,"教师是谁"都是当下教师教育与教育改革绕不开的一个议题。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在学校日常运作中,不同权力主体都在构筑不同的利益,学校生活呈现为复杂的"权力-利益"结构。在这个结构网络中,教师的存在呈现为象征性、区隔性、原子化。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整合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了探究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师科技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发展影响因素,以此为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实践依据。该文以S师范大学四位物理教师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从学生的视角调查其对教师科技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发展的感知状况,并对任课教师进行干预。对比前后测研究数据得知,随着大学物理教师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师TPACK的构成元素——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在性别和教龄上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