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也叫“用事”,是鲁迅杂文重要的艺术手段。或者说,鲁迅杂文都离不开用事,往往把“情”“理”寓于叙事之中,将“事”“情”“理”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以事寓情,以物明理。通过叙事,启迪读者运用自己的联想或想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因此,鲁迅杂文的叙事就不同于小说的叙事。小说的叙事是“因文生事”(《读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所谓“因文生事”,就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或者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大幅度地详尽地虚构故事情节。鲁迅杂文的叙事是“以文运事”(同上)。所谓“以文…  相似文献   
2.
3.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特征:以“设计”为主要手段,以项目学习为载体,驱动学生深入文本,活学活用,既打破了小说教学常用的套路,也突破了学生阅读小说的惯常方法与思维局限,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平淡”走向“兴味盎然”。“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意义重大,但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制约,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4.
5.
庄平悌 《教书育人》2001,(21):37-38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二层基本含义,一是老师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平等的,也就是说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去奴役学生;二是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的个性有多大的差异,老师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去偏爱某一部分学生,歧视厌恶另一部分学生。这种新型的朋友式(或者说是学友式)的师生关系,应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涵。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社会由于等级森严,尊卑界限极为明显,加上统治者推行的愚民政策,它的教育就要为统治阶级训练忠实(甚至是愚忠)的奴才,因而提出诸如“师道尊严”、“一日…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悟读北京城为何“四方四正”?这要从我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理论讲起。我国古代城市布局十分讲究“方正”。《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为:都城的建造要作正方形,每边长九里,各有三个门。城中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各九条。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南面建宫殿,北面设市场。这一城市布局理论自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布局形式和布局规划。最符合《考工记》设计思想的便是元大都。明清两代,北京城就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而改建的。这种讲究“方正”的城…  相似文献   
7.
一、关注课本,重在考查考生对课本的学习程度.关注考生的日常语文学习状况在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文化考试中,语文学科常常处在很尴尬的境地。考生不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已是普遍的事实。之所以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学习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学习动力自然大大受挫。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的叙事不同于小说的叙事。小说的叙事是“因生事”。所谓“因生事”,就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或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大幅度地详尽地虚构故事情节。鲁迅杂的叙事是“以运事”(同上)。所谓“以运事”,也就是根据章表情达意的需要,对客观事实进行必要的艺术选择、加工和提炼。这也是散的叙事法。这样的叙事,往往带有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灯下漫笔》就体现了鲁迅杂叙事艺术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明确行文思路,领会深刻思想。   2.明确历史使命,创造“第三样时代”。   3.品味语言风格,领会情理交融。 教学重难点   1.思想的深刻性: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灵魂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   2.“人”的价格以及“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3.揣摩艺术特点:语言风格、情理交融。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点拨法:范读—激疑—自读—自思—领悟。   2.讨论法:如对“人”的价格的讨论,“第三样时代”的讨论。   (解说:这些方法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列出来只是为了多提供一种教学思路。具体操…  相似文献   
10.
《卖油翁》的主旨,一般都认为是“熟能生巧”。浙江省编《教参》也持同样的观点:“说明技有所长,在于熟能生巧,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笔者认为,本文并非说明“熟能生巧”,而是对“自矜”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