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公权、杨凝式、苏东坡、蔡襄均以继承颜真卿而成为光耀千秋的书法大师。元明两朝,帖学兴盛,颜真卿几乎被书坛遗忘。清康雍乾年间,先是董其昌后是赵孟颊书法笼罩书坛,帖学式微,书风萎靡。乾嘉年间颜真卿书法再次隆兴,培育了刘石庵、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谭延闿等一批碑帖兼擅的书法大师,使中国书法又一次进入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封建社会发展中,道家思想虽未被统治阶级作为官方思想奴役人民,但它却和儒家思想一起,儒道互补,以讲道、虚无、自然、无为而广泛地影响到中国人民各阶层,渗透到中国文艺的诸多方面。本文试就道家自然观对中国书法创作品评的渗透影响作一浅探,以就教于识者。自然观是老庄道家学说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人法地,地法(?)”,“乘物以游心”。即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人生实践活动中,要与天地万  相似文献   
3.
乾隆皇帝承其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大治泽被,加上他本人的雄才大略,“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达到顶峰。社会形势更加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海清河晏,四海升平,整个清王朝一片繁荣鼎盛。盛世修文,作为封建官僚入仕之必备、封建知识分子抒情遣怀之主要工具,且又是展现个人才情文化修养的中国书法艺术也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刘墉书法初学董其昌、赵孟兆页 ,由近及远 ,上溯颜真卿、苏东坡、钟繇 ,最终成就自家风格 ,被誉为清朝帖学派书法的代表人物。刘墉的成功启示我们 ,学习书法不要为时风所囿 ,要由博到精 ,在一种字体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5.
清朝前期的书坛,贴学兴盛并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贴学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清朝书法的发展过程不能局限于后期的碑学派,对前期的贴学发展及贴学派书家取得的成就也应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草书散论     
作为一种和真、行、隶、篆相提并论的书体,草书有今草和章草两种形式。草书先真楷、行书产生而起源于篆隶,在两种形式中,章草先于今草产生于东汉时期。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它的最初形式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汉代木简。隶书快写经过约定成习、美化加工形成了一种书写简快、风格独特的字体。刚一产生时这种字体只称为草书,到公元四五世纪时也就是今草  相似文献   
7.
书法作品的品评欣赏是书学领域内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涉及到方法和标准两个重要方面。而标准、方法及各自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就中国古代论书时“以人论书”且首论其人的现象作一浅探,疏漏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中国古代品评书法作品时,往往将人和书法艺术水平联系在一起、且首论其人,将人的品格高下优劣,行为端正与否放在书法艺术水平之上。“书学不过一技耳,……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处。”[1]“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乱也。”[2]“清心寡欲,字亦精神。”[3]诸…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说及思想,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心理、规范行为的思想而存在,其所崇尚的仁、礼、中庸思想,影响到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也渗透到书法的创作品评之中,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述,以就教于方家。儒家思想的内核是“仁”,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及怎样才能致仁作了多种解释,从孔子对“中庸”的解释来看,被他奉为至德的“中庸”也是仁及其致仁的途径。孔子说,“中  相似文献   
9.
书法课教学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点;书法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乾隆皇帝承其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大治泽被,加上他本人的雄才大略,"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达到顶峰.社会形势更加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海清河晏,四海升平,整个清王朝一片繁荣鼎盛.盛世修文,作为封建官僚入仕之必备、封建知识分子捌青遣怀之主要工具,且又是展现个人才情文化修养的中国书法艺术也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就这六十年书坛状况作一俯瞰,疏漏不当之处,还望方家大雅赐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