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案例概述任教班级因有一个最调皮的“大哥大”男生在作祟,使全班士气低落,纪律松懈,学风不端,班风不整。通过运用多途径、多体裁、多样化的赠言激励教育活动,促进学风班风的好转。采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赠言活动,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确是管理班级的一帖“良方妙药”。  相似文献   
3.
积累是学习的习惯,是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需要日常积累和厚积薄发,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积累。因此,语文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课本、课外读物和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做好语文学习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融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曾经通过在高一年两个班中,着重于兴趣、意志、信心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语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之举措,以促进他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