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西建设框架下的福建国企改革: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发韧于1978年的福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这一历程由改革初期中央政府主导的放权让利改革、改革中期地方政府推动的产权制度改革和改革后期建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三大阶段组成.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福建国有企业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受传统体制路径依赖的影响,目前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在新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福建国有企业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建设,不仅要强化自身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国有经济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理论逻辑与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逻辑上看,"分级所有"体制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制度产权配置效率的要求,也是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有效制度安排.从改革的实践看,传统的"分级管理"体制具有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十六大提出的"分级代表"改革虽然是一次重大突破,但改革仍不彻底.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最终将过渡到"分级所有"的目标模式.这要求明确中央与地方之间"分级所有"的改革原则和划分标准,明确"分级所有"改革下国资委的转型和定位,以及确立中央与地方国资委之间的资本市场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套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未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管理职能交错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必须在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在进行革命战争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发展公营经济。从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公营经济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公营经济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建国前党对公营经济的探索,对于我国当前推进国有经济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