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主体和语言的关系是西方哲学长期探讨的重要主题。文章分析了语言在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德里达的现象学哲学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其中作为支配语言行为的意识主体逐渐消解以及语言作为本体逐渐取代意识主体的特征,说明了现象学运动中语言的本体论地位不断提高的特征体现了现代哲学力图克服形而上学二元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康德哲学是美国超验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超验主义文学的普遍特征是通过对于自然的感性直观上升到对于真理的知性认识并最终通达实践领域中体现人类自由的超验的道德法则.这种由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地不断升华是康德哲学的核心内容.超验主义文学具有内在的体系和规律,是对康德哲学生动的文学阐释.它的自然观和思想观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义素分析是语义学中的重要理论,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本文阐释了现象学语言观的基本语义理论,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义素理论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并说明了现象学语言观对于语义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现象学认为意识的本质在于构造对象的能力,对象即意义。感知、图像意识和符号意识作为构造对象和意义的客体化行为,它们之间既有相通又有相异。感知中的意义与所指对象是重合的,两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必然联系。图像意识中的意义与所指对象具有某种相似性。符号意识中的意义与所意指对象的关系是完全外在的、偶然的。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非存在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自从柏拉图以来就一直持续不断,具体表现为个体词的所指物或一类事物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经院哲学中唯名论和唯理论关于共相(本质)是脱离具体的感性事物的独立实体还是作为概念仅存在于我们的心灵、精神之中的争论即与此相关。现代哲学则主要通过语言的途径来讨论非存在物是否存在这一本体论问题,对于它的理解体现了语言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修补匠》是2010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语言优美、描写准确精致、内涵丰富隽永。故事围绕着主人公乔治临终之前对于自己一生的回顾而展开,其中又包含着种种奇异的幻想以及关于其父亲和祖父的种种生活琐事的回忆。小说试图通过想象使意识中的碎片归于某种秩序而获得生活的意义。本文从现象学中关于意义、想象和时间的理论出发解读了小说的主题,并阐释了“修补”和“时间”在小说中的内涵以及其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终极价值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观为出发点审视《瓦尔登湖》,其自然美景的描写即真理的自行置入和显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借助自然美景以及想象揭示生活中的真理是《瓦尔登湖》的文学特色,而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作品的最终目的。书中感性的生活真理与形而上学的抽象真理存在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盲人乡》是英国小说家威尔斯的名作,构思奇特、语言优美、内涵深刻。通常认为它所指向和批判的是现代人类社会依然普遍存在的封闭和愚昧等各种痼疾。然而《盲人乡》作为一个耐人寻味充满哲理的西方寓言,其内涵是多方面的。本文以西方哲学的传统为出发点探讨了这部作品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种种意义,揭示了它带给现代人类社会的仍具有重要价值的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10.
《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字里行间不时闪现出哲理的灵光。本文着重以法国现代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出发点分析探讨了本书以知觉为基础和导向的文学特色,并阐释了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