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的家庭教育模式无论就其价值观念和教育职能层面,还是就其教育手段和方法层面而言,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已远远不能适应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它的变革已成一种历史必然,为之,有必要认真挖掘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职能至上,视家庭为个人社会化重要场所,重视个体自我教育,宣扬社会文化等思想,对我们构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启示,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从“损益”“先王之制”、“平治天下”的指导思想出发,对他生活的那个特定社会图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他理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和没有掌握政权的缘故,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目的始终没有达到。但是,他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却取得了很大成功,堪称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驱。本文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几百年的斗争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儒学的第一次大变革。这就是西汉时《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把先秦以来的儒家各派以及各家学说,在孔子的名义和《春秋》公羊学名义下统一起来,并用神学的观点给予阐释,从而加工成合于汉朝统治制度需要的新  相似文献   
4.
“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张如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时至今日,还在我们...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上的伟大改革,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回顾一下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改革今天的教育不无借鉴价值。一、春秋末期的教育改革从教育史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的第一次大革命或大改革当在春秋末期,它以私学的兴起为标志。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农具的出现和耕牛的普遍使用,生产力大大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基础的变化。生产关系中的国有土地制逐渐被私有制所代替,公田(井田)以外的士地大量被私人开垦和占有,而且越开越多,超过公田。加上私田初开不必上税,就使一些诸侯和卿大夫们逐渐豪富起来,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奴隶主贵族为  相似文献   
6.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甫,又名李浩吾,浙江余姚人,出身于成衣匠家庭。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和恽代英同志一起从事党的青年运动领导工作,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教育理论学说,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阐述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写出了教育理论专著《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发表了大量研究和指导青年运动的论文、短评、通讯、答问等文章,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青年教育思想。这是杨贤江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教育青年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结晶,它和我们今天的青年教育在本质上有血缘关系。因此,研究它,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新形势下搞好青年教育工作,是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杨贤江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是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他从当时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主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包括德、智、体、美,使学生成为“完全的人”。而体育又是完成全方位教育的基础,所以,他对体育极为重视,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对青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心  张如珍 《高教论坛》2002,(1):105-108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使高师教育处于高教竞争劣势的问题日趋凸现。师范教育的学科性质、服务对象 ,及其回报慢、效益差 ,资金投入偏低等原因 ,决定了师范大学缺乏竞争力 ,始终处于高教竞争的劣势地位。因此 ,必须进行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 ,以适应21世纪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其“仁学”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独具特质的以人为主体 ,以“仁”为成“人”目的的人文精神。孔子的成“人”思想 ,既对成“人”之性做了内在规定 ,又构建了成“人”的三种人格境界 ,同时提出了关于如何成“人”的重要见解。他的成“人”思想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视和关心教育工作 ,是我们党中央领导的优良传统。不论是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 ,还是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 ,他们都把教育放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地位 ,使其优先得到发展。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 ,继承这一光荣传统 ,站在时代前沿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目标出发 ,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怀备至 ,做了一系列的指示和论述。这对我国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把江泽民同志的这些指示和论述归纳起来 ,认真学习领会 ,就不难看出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  一、强烈的时代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