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0篇
教育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试图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一些表象,分析其原因、特点和本质未变,说明其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成功而戊戍变法失败, 内因是其关键。单一民族的日本, 因国内革命形势成熟, 在人民支持下, 确立了近代天皇制; 明治政府采取符合日本国情的政策措施, 在人民努力下, 发挥了民族的活力而成功。多民族的中国, 由于国内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 清廷仍有存在的可能, 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激起全民族的奋起抗争, 所以失败了。明治与戊戍维新结局虽然迥异, 但它们留给后人的历史启示却是珍贵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推动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探讨社会主义改革的一般原因和实质,以求消除人们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些错误认识,增强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师德角度论述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精神文明建设重任的高校教师,如何从强化课堂职业道德入手,在学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下,成为精神文明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重要而复杂。就我国来说,它关系到祖国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和四化建设的胜利。因此,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就世界而言,它关系到共产主义能否在全球的实现。因为关于民族消亡问题,在国外至今仍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认为“民族是否能够从某种方式消亡在对一个更大的共同利益的追求之中“……没有得到回答并且仍然无法回答的最大的问题之一”的观点,仍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就世界奴隶制的前期阶段产生的条件、主要特征及历史地位等作些粗浅的分析,说明西欧奴隶制的发达形态的出现,是东方诸国奴隶制初级形态的继续,绝不是东西方各有不同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7.
罗伯斯庇尔和丹敦在史学界是具有争议的人物。本文在充分肯定他们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丰功伟绩的前提下,探讨巩固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以为丹敦的手法优于罗伯斯庇尔的。但罗伯斯庇尔却始终未能接受丹敦手法,最后造成两者的悲剧下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使资本主义各国工人运动普遍处于低潮之际,欧洲共产主义运动却应运而生,说明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人民终始憧憬着社会主义,马克思的预言迟早会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论述两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既有因果关系的共同之处,又有更多的不同之处,强调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是过去、现代、将来爆发世界大战的主要祸根,提醒人民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态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类战争的根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在迄今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下人类战争的原因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加上资产阶级学者们往往把动机归为原因,所以对人类战争的根源迄今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其中一些人认为战争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战争是人类固有的本能,是人类社会的伴侣。本文认为人类战争的由来已久,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末期直到社会主义时期均有战争存在,战争的根源是迄今为止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人类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在生产力始终还不够高、经济也不够发达的条件下,人类往往为了各个集团的利益,或为求生存,或为扩张称雄,或为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经济和政治而发动进步的革命战争或反动的掠夺战争。因此,人类只有普遍进入生产力高度发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代,战争才能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