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2023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生,永远怀念您张彬福5月29日,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告别室,望着志公先生的遗容,我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两周以前,去北京医院看他,我们还聊了两个小时。先生说他最近一直在考虑语文与电脑有什么关系,还想写一篇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文章………没想到,他老人家竟...  相似文献   
2.
中文系主持的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初中语文骨干培训者研修班采用了参与式培训方式,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3.
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北京市模范教师,曾宪梓奖获得者。1986年始,先后参与“七五”、“八五”期间两项部级科研项目研究。“九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研究”,系课题第一负责人,课题组长。在研究工作中,制定了《北京市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出版了中学语文教育方面的第一本继续教育教材———《阅读与作文的教学研究》(专著)。此外,还有《中学语文教学论》等多部著作问世。  相似文献   
4.
当下学案教学风行全国,势头正浓,而有关学案、学案教学的争议一直未止,观点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学案教学能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达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质疑者认为,学案使用存在诸多误区和问题,形式大于实质效果;批评者认为,学案弱化了学生的能力,制约了教师的发展,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到底孰是孰非?我们特别抛出下列问题,向各方征集稿件:您听过学案导学课吗,您手头有学案吗?您认为学案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据您观察、研究,学案的现实运用和价值取向如何?学案是否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否归功于学案?学案教学中的误区和问题有哪些?关于学案,您的思考和建议还有……征稿信息发出后,不到一周,我们收到了几十篇文章,大家对于学案、学案教学的关注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登有关"学案教学走向何方"专题文章,欢迎大家参与。来稿请发送至kecheng@ncct.gov.cn,在主题栏请标注"学案讨论"。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北京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小学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这次研修活动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招标项目,涉及6个学科30个省市480余名学员.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和沉淀,北京教育学院李方院长邀请中文系张彬福主任、物理系冯华主任就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培训模式创新等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将项目中真实鲜活的实践案例和心灵智慧的体验感悟,与一线教师、教师教育工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分省命题,自2002年北京单独命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春季高考试题开始(上海1985年即单独命题,当时只是个例)。2004年已有11个省、直辖市开始单独命题并逐渐形成规模,迄今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省、直辖市取得了高考自主命题权。  相似文献   
7.
这三个教例都有特色,任玲老师比较注意课文本身的解读,范锦荣老师意在利用课文扩展学生的视野,而曹根荣老师介乎于以上两者之间,且观点鲜明,因此想就曹老师的话题谈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充分认识和肯定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仍然很多,改革的道路仍然漫长。形式主义、形而上学倾向就是当前窒碍着语文教学前进的一大病症。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师是启蒙教师,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更要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因为小学的语文教学几乎可以说就是教师的“示范”教学,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愿意模仿教师。教师怎么写字、怎样说话(强调、语汇等)、怎么朗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描写过这样的情景:“我们默默地看着她写字,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道出了他当年做小学生时对老师蔡云芝先生的热爱,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所具有的熏陶渐染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的一面.既然有工具性的特征,人们要掌握这个"工具"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大凡具有技能特征的东西,要掌握它,就需要训练.体育竞技需要训练,没有艰苦的训练,女排姑娘难以夺得世界冠军;军事斗争需要训练,没有刻苦的训练,不会取得战斗的胜利.教师成长需要训练,没有基本功的训练,难以成为出色的教师.同样,语言技能的掌握,也离不开训练.当然,"训练"是相对技能而言的,即训练的对象一般是技能,而不是什么都"训练".我以为问题不在于语文教学要不要训练,而是要回答"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泛训练化"是错误的,回避训练也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