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本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汉语拼音的整体学习目标与知识点,设计微课并采用拼音整体教学方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德育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以传统观念看来,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理学生虽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鉴于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阅读分析题的解题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针对学生在阅读分析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文题结合法"、"要素归纳法"和"赏析领悟法",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解题,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即不仅要使学生习得字、词、句的语言知识,更要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具体到识字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习得一定数目的汉字,而且还要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同时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提升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是中小衔接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以中小衔接叙事作品解题为例,对常见阅读概括题的题型、解题常见错误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语文分析概括题教学策略,并制作微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分析概括题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以"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该文本阅读的策略以及相关的微课设计。  相似文献   
7.
张润柳  晏宇 《现代教育科学》2015,(2):114-115,165
提升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是中小衔接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以中小衔接叙事作品解题为例,对常见阅读概括题的题型、解题常见错误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语文分析概括题教学策略,并制作微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分析概括题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丽善良、阳光开朗,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学习刻苦、不怕困难,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乐于助人、热情大方,一位同学们的好伙伴;工作积极、责任心强,一位老师的好助手。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