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代对宗室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邓广铭先生将宋代经济所达到的高度,判定为:“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估计之高,无以复加。那么,对宋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其情形又如何呢?清代学者顾炎武断言:“宋世典常不立,政事丛脞,一代之制,殊不足言”(《日知录》卷15)。或许是这一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宋代婚姻度制的主要特色不是男子可以再娶、女子不能再嫁,而是“姻婚不问阀阅”。这个结论虽然不乏史实依据,可是人们不免要问:不问阀阅原因何在?不问阀阅又问什么?对于问题之二,宋人已有答案:“议亲贵人物相当。”“榜下择婿”之风的盛行,即是“贵人物”的具体表现。至于问题之一,关键在于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封建社会是个封闭式的凝固态社会,整个社会犹如一潭死水,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在熙丰党争中,冯京身为执政大臣,究竟是"中正不倚",还是"旧党'赤帜'"?本文认为,两说均欠确当.冯京虽然是位颇为难得的"三魁天下之儒",但在官场上只是个并无建树的"平"、"弱"大臣,而在党争中无非是一名较为理性的旧党人士而已.本文进而认为,研究者无形之中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诸如"亲属一概同党"、"两党水火不容"、"官员非新即旧"之类,或许尚有进一步研究与突破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唐前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宋代是沿着中唐以后的路线发展的。关于这一变革的具体内容,目前一部分史学家认为是均田制的破坏和庄园制的发达,而另一部分史学家则认为是世族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衰落和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兴起。我同意后一种意见。我认为北宋以后,沿着中唐以后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趋势,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的标志是足以反映依附关系减轻的租佃关系已正式而普遍地立了。在宋代,不仅地主土地所有制有了变化,而且在它的影响下,国家土地所有制也起了相应的变化。这  相似文献   
5.
范成大治蜀之政绩,可以概括为蜀士归心、为民减负、整军经武、击强抚善、与民共乐等方面。他治蜀颇有成效,由主观因素———古典民本思想和客观因素———生逢所谓"清明宽大之朝"两者所促成。其政绩也可视为宋孝宗较有作为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7.
按照传统说法,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具有两大特色,即重文轻武、强干弱枝。至于其具体措施,或许由于篇幅所限,通常只讲殿试制度等等。这种讲法的正确性无可置疑,不过并非完整无缺。其实,宋朝统治者所要破除的绝非仅仅限于座主与门生之间结成的师生关系网,而且包括盛行于官场之中的亲属关系网。当时实行的避亲避籍制度正是为此而设。宋人曾说:“避亲故事,典策具有,天下之人,不可不晓”(《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0绍兴六年四月丙寅条)。仅由这寥寥数语也可以看出,此制确系宋代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8.
9.
北宋中期官至执政大臣的冯京,其先人既非高官显宦,也非富商豪贾,只是家境较殷实,因进纳而获得低级官员头衔.冯京是否一定出身商人家庭,虽无法确考,但他及其家庭无疑是上升型社会流动的一个实例.冯京实现社会流动,是由于在科举、联姻、仕宦等方面均获得"成功".冯氏家庭的兴盛时间仅七八十年而已,又一次表明在社会流动增大的北宋时期,很难出现"百年之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认为"中国文明的顶峰不是唐朝而是宋朝",宋代是"知识分子、官员士大夫以及广大民众的黄金时代"。为证明"宋朝达到中国文明的顶峰",作者提出了宋代农民欢乐说、宋代妇女幸福说、宋代官场廉洁说、宋代士大夫人格高尚说,并盛赞宋朝统治者所推行的高薪养廉、保障言论自由等政策,特别是君相互制制、党派互监制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设计。对于上述种种颇具颠覆性的论断,本文较全面地作了力所能及的学术性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