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节课在经过导学、研讨、展示和练习之后,下课前的一小段时间,是对整堂课的总结、归纳、梳理和点评的阶段,它对整课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整节课中学生的表现,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展示等做评价,也可以将练习环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做一讲解、说明,同时再将本节课的内容做归纳性总结。对于高中物理来说,一般情况下所学知识点规律性都比较强,教师的梳理和总结如能做到系统化,可以更多地将时间用于对学情的评价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2.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除提供师生学习、活动等功能性作用以外,更要体现出建筑和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应将学校文化与历史通过显性方面呈现给师生,挖掘学校文化历史,学校建筑要体现学校文化,让学校的建筑和风格能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已获取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物理课堂中开展科学探究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一制定实验计划一设计实验一观察与实验一获取事实与证据一检验与评价一表达、交流、总结规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得探究的思路、方法都有很大的发散性,因此,就要求教师除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必须使课堂教学发生转变,课堂教学转变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以情景为中心,教学以活动为中心,实现教学理念更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国家软实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软实力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言的。国家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重要。随着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从根本上来看,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必然由一国国民的人文素养来支撑。  相似文献   
6.
浅谈微格教学法在物理分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的当今社会中,物理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并广泛的应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但物理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一大部分中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另一小部分同学来说又极有兴趣,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意义的学科。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6年秋我省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按必修、选修两大模块进行。高中新课程的选修课由两部分组成——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为国家课程委员会指定编写的各领域内的系列课程,选修Ⅱ为地方和校本课程,三年总学分数为6学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形成的要因1.前苏联教育模式的移植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采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教学法也是采用前苏联教育家的教学方法,象乌苏斯基、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凯洛夫等人。特别是凯洛夫的教学五大环节(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新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和“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至今仍还是我国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谢冰滨(以下简称"谢"):张副校长,您好!我从省教育厅网站上的一则报道中了解到,目前侨声中学正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请问,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张鹉(以下简称"张"):我们是从2013年12月开始正式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在此之前,我们做了许多调研和准备,并组织全校教师进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福建省推行高中新课程以来,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我们不强调一切为了考试,但新课程必须参加考试,为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一切对学生负责,为使学生能将高中三年所学在高考中展现出来,我们有必要做好高考的复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