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6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萊布尼茨是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20年代的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偉大人物。萊布尼茨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歐洲"中國熱"的時代,"當萊布尼茨慢慢地進入當時的精神世界時,中國已成為歐洲的日常話題"。在萊布尼茨認識和研究中國的過程中,"禮儀之爭"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它對萊布尼茨的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相似文献   
2.
十七、十八世纪,是欧洲社会大转型、思想大变革的时代,中国文化的西传以及由此兴起的早期汉学,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这场思想变革。  相似文献   
3.
張壽安 《中国文化》2012,(1):173-174
昌龙英年辞世,我心伤悲。捡拾遗作,得诗词若干。吟颂忆往,四十年携手奋斗,历历在目。抄录数篇于此,供师友吟赏。昔龚自珍词有"怨去吹萧,狂来说剑"句,友人洪子骏叹二者实难得兼,和词慨云:"侠骨幽情萧与剑,问萧心剑态谁能画?且付与,山灵诧!"我读昌龙诗词,时有此缅怀。是志。妻张寿安2012/2/9江城子今年花勝去年红,曾游处,与谁同。柳色青青,依旧扶行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学术界对於中俄关系史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对於两国文化交流的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讲述了清末北京的第一位俄语教师阿.弗.波波夫在外语学校“同文馆”的工作情况,以及他对於中国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一 前言:從"傳統學術轉型"觀察清代學術思想史 "中國近代知識轉型"(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in China, 1600-1949)是一個龐大且具重要意義的課题.欲探討這個近代史上中、西學術援引、裂變與互滲的複雜過程,至少得從兩大面向展開:一是探討中國傳统學術自身的統系及變化,一是尋繹近代科學式知識在中國的建構過程,而前者尤其重要.無後者,固不足以知中國學術知識體系的近代性發展;無前者,則不僅無以知吾國傳統學術體系及特質,更將因學無所據而不知如何展開中西比對.  相似文献   
6.
<正>在程、朱"道学"已为正统的明代,先前曾与程、朱"道学"相抗衡的象山之学,在长期"泯然无闻"之后,被王守仁所继承和发扬。他敢冒"天下之讥",一洗陆九渊"无实之诬",改变"是朱非陆"之"论定",以使"于今且四百年"的陆学,恢复其"圣贤之学"的地位。由于王守仁的这种历史作用,故后人把他和陆九渊并称为陆王"心学"。黄宗羲说:  相似文献   
7.
<明史·方孝孺传>记曰:"成祖发兵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无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陈友松教授生前之学术与事功虽有未及方孝孺者,但作为读书种子,则当之无愧矣.  相似文献   
8.
“走出”與“重構” “象牙之塔”原是十九世紀法國文藝批評家聖佩韋(1804-1869)批評同時代消極浪漫主義詩人維尼(1797-1863)的用語,後來用以比喻脱離現實生活的文藝家的小天地,成爲知識分子疏遠社會與“大衆”的象徵物,頗有貶義.  相似文献   
9.
笔者最近为一无效请求人代理了一件专利无效请求案件,在代理过程中也了解了一些与该专利的审批以及专利侵权诉讼有关的情况。该案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就程序而言。它涉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审批、专利侵权诉讼、专利无效请求诸程序及各程序间的关联性;就实体而言,  相似文献   
10.
正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内容是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和專利確權案件的基礎。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離不開對權利要求自身内容的解讀和專利説明書的解釋。一項權利要求由若干技術特徵構成,解讀一項權利要求時,不僅要正確解讀權利要求中每一個技術特徵自身的含義,而且要考慮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