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恩格斯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理论家、科学家。他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中,五十岁以后还勤奋地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系统学习,用了大量的精力研究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大量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论证了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发展学说。他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最集中地反映了这方面的研究成就。这些光辉论著,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未完成的哲学论著,是对自然科学发展史完整系统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运用科学的唯物史观研究自然科学的典范,其中的《导言》部分,集中论述  相似文献   
2.
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经过艺术家头脑反映的产物。经过这一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便渗透在艺术作品中。情感是创作主体(艺术家)意识的心理尺度,也是接受主体(欣赏者)对对象主体(艺术形象)能否得到满足的深层情绪反映。审美情感体验无论对创作主体或是对接受主体,都会引起心理的昂奋和欢快,引起精神的通体愉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存在,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鉴赏中,总比人们一般的意识、一般的体验来得更强烈、更深刻,可以使人欢乐振奋、悲哀沉郁,在心海中激起  相似文献   
3.
(一)伟大的文艺创作,得力于作家丰厚的生活体验、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特出的表现才能。这是为古今中外文艺发展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读了《红楼梦》,我们常常惊叹曹雪芹巨大的艺术天才和非凡的创造能力。从过去到现在,学术界对这部伟大的作品究竟是怎样创造出来,对曹雪芹真正的创作动因是什么,一直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对曹雪芹创作思想的论争,主要有两说:一说《红楼梦》出于作家对封建社会“补天”的动机;一说是对封建专制的“决裂”和“叛逆”。“补天”也好,“叛逆”也好,都涉及到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描写中国三十年代初期社会生活的宏篇巨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子夜》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有民族资本家,买办资本家,封建地主,国民党军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农民,革命者,工贼等等,通过复杂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当时城市和农村的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也批判了当时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万象纷呈,存在着大量相反相成,彼此对立的事物。对比是区别事物精确程度的一种最普遍的手段,也是文学作品刻划人物个性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对人物个性化的要求,就是要揭示出区别于其他人物所独有的某些鲜明的性格特征。有对比才有鉴别,对比愈强烈、愈突出,区别就越明显,人物个性才越鲜明。  相似文献   
6.
氨蒸发式冷凝器性能测试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式冷凝器是氨制冷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冷凝器。本文建立了实际产品的测试台,可全真模拟氨制冷系统的运行情况;针对某一喷淋水经由填料冷却的蒸发式冷凝器的实际产品,通过测试和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测出其排热量;再根据实测工况和结果,综合文献中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与实测值比较,得出一种较能反应被测蒸发式冷凝器产品性能的计算方法,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结构宏伟、情节纷繁,千人百事、交加回互。作家曹雪芹面对丰富复杂的生活材料,善于按墨运斤,取舍缀合,使之纵横捭阖,突出重点,首尾相联,自成格局。无论是复线交织还是单线伸延,一切有关的人物都按生活的事体情理,把他们安置在最恰切的位置上,表现着作家在布局结构上的独到匠心。本文拟从几个侧面来窥探作家在结构运思中的杰出才能,以此作为丰富我们当前文艺表现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价值,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作过这样精辟的评论: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相似文献   
9.
《辨骚》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辨析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骚的一篇专论。在刘勰之前,汉人刘安、班固、王逸、刘洵、杨雄等对屈原的作品,都进行过评论,但见解不一。而刘勰,一方面指出他们“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另方面,又把屈原的作品与儒家的经典作品作了比较和对照,在具体分析了屈原作品的内容和它的艺术创造性、充分肯定它的价值和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独到的文学见解。因而,读一读《辨骚》这篇历史上评论屈原作品的重要论文,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屈原的作品,而且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刘勰的文学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