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有“教”有“学”,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学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重要的是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其思维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摸索前进,在“做”中获得提高。一、观察  相似文献   
2.
方程是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平几题,若引入适当的未知数,借助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往往思路较简捷明快,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兹举数例于下:  相似文献   
3.
“中间变量”就是在所讨论的问题中,于给定条件下取固定值的一种辅助变量。在证某些平几题时,可以根据问题所示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有关线段、角(系指其量度)或面积为中间变量,借以沟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设法消去中间变量的过程中,把问题转化为用运算来代替某些推理论证。这样做,往往较易找到证题途径,简化证题过程,降低证题的难度,而需作的辅助线也相应地会少些。同时,还有利于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智能的核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乃是各门学科发展思维能力共同的、基本的要求之—。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按思维规律、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去培养学生灵活性的思维品质呢?现仅以解题教学为例,谈点意见。 一、归纳方法 典型引路 教师进行“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而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是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5.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的初探,谈几点浅见和做法。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和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观点,这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前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认识世界最正确的观点,其关键就在于它教给人们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普遍联系中考察具体事物,有了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已知动点的轨迹条件,求其曲线的方程,是中学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给出一个求轨迹的题目的几种解法,供参考. 题目:一动圆与定圆x~2+y~2=100内切,并且通过点A(0,6),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 解法一:如图1,设动圆圆心M的坐标为(x,y),其轨迹就是属于集合 P={M:|MA|=10—|OM|}的点.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相似文献   
7.
<正> 什么是能力?“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辞海》)人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对于广泛的活动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在某些特殊、某种专业活动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着重培养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决各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初中数学课本《几何》中,关于线段二次之和的等式的证题占有一定的比重。有些学生觉得初步理解了几何中有关定义、定理等基础知识,但对这类题应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思考、发现解题途径,总感到有时茫然,思路不广。因此有必要教会学生探索这一类问题常用到的分析方法,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全面处理问题的习惯,应进行多方面的工作.下面仅就解题教学中试从正确处理几个关系来探索一些规律.一、统观全局,抓住特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全局乃指题目的整体及其解法的全过程.统观全局,就是必须审清题意,明确因(条件)果(要求),细心思考和注意解题的每一步骤.局部是全局的一部分,对全局都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对全局的每一部分特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环绕“育人”这个中心。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学校管理,学校要培育出一代“四有”新人,领导端正教育思想,是关键因素。解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教学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曾有几次改革。但仅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经验加以改进,着眼于让学生学的知识多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