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科研的战略地位愈来愈突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倡导下,教育科研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就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l、科研意识淡薄目前,农村学校在科研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客观需要,是对世纪教育的呼唤。没有认识到只有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科研,才能适应并推动当前的教育改革,进而掌握对世纪教育的主动权,占领对世…  相似文献   
3.
一、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布” ,现行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社 2 0 0 0年 12月第 2版 ,以下称“教材”)注为“布” ,将“抱布贸丝”译为”拿布来换丝” ,误甚。《诗经·卫风·氓》产生于春秋前期 ,当时卫国的商品货币关系已相当发展 ,已经出现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易媒介———货币 ,“布”即是与金、玉、龟、贝、钱等并行通用的一种布制货币。东汉郑玄注《周礼·地官·载师》“里布”云 :“布 ,参 (叁 )印书 ,广二寸 ,长二尺 ,以为币 ,贸易物云。‘抱布贸丝’ ,抱此布也。”由此不难看出 ,当时“布”作为一种货币存在形式 ,具有一定的规格。…  相似文献   
4.
本从明代的社会背景出发,剖析了《金瓶梅》中潘金莲这一人物淫荡,狠毒的表象下所蕴含的深层历史化内涵,认为潘金莲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闪耀着人性觉醒的光辉,浸透着对性爱难以为继的深沉焦灼。  相似文献   
5.
从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五个方面调查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现状,提出了提高苏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对将非比喻认定为比喻,把博喻误作辞格兼用,借代与借喻相混淆,将象征说成是比喻等现象作了分析,探讨了比喻与非比喻,借喻与借代,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和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在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注释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混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导致古今字、通假字认定错误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本来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在产生的原因上,前者是上古为了解决汉字“兼职”(一字多义)所产生的词义含混不清的现象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区别字,它的产生,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历史现象,具有历史必然性;而后者则是古人在书写时有意无意所写的别字,是…  相似文献   
8.
古义晦茫,给人们注释古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古籍注本中惑于常训而误注,因不明词、句的意义而避而不注等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语文教材”),在古代作品词、句的注释上,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某些疑义的产生。本文从语文教材中选取几例略加考释,以期对语文教师和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句意有所补益。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二册《木兰诗》“傍地走”,语文教材和绝大多数选本均往为“贴着地面跑”,非是。“地”非名…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故乡》的结尾并非是对“希望”的肯定,而是对“绝望”的反抗;《故乡》与《呐喊》、《彷徨》中的其他作品一样,表现了作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从政治意识形态出发塑造鲁迅、诠释鲁迅作品的做法是应该摒弃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读物的编写和语文教学实践中,因不明列锦、倒文、借代、互文等修辞格而注错、讲错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尽管教学大纲对这几种修辞格未作具体要求,但在语文辅导读物和语文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注释和讲授它们的特征,对学生理解和把握古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