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研究中国学习者加工句子层面的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时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表明(1)加工英汉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P200和N400;(2)加工汉英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的LAN和LPC;(3)英汉汉英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性表现在汉英比英汉语码转换产生更大的P200、LAN和LPC。据此,我们认为在句子层面存在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并基于IC 模型与BIA+模型,构建了宾语语码转换的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2.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图-词干扰实验和掩蔽启动实验,通过考察不同语义相关性对英语二语词汇理解的影响,研究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语言理解中的词汇选择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在语言理解中选择有独特的词汇选择机制——竞争干扰模型:竞争产生干扰,同一范畴词竞争产生的干扰效应大于非同一范畴词,同一范畴内不同语义相关程度的词竞争产生的干扰会根据语义相关性不同而变化,不同范畴词之间的相互竞争干扰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