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戴鞍钢教授: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一些汉族督抚大员崛起,对当时及以后的政局有深刻的影响,是晚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我们这次讨论课的议题。按照我每次上课的惯例,首先要向各位扼要地介绍海内外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因为这是开展学术研讨的前提,只有清晰地了解前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之所以“运动”起来,关涉某些身兼“思想家”与“运动家”角色的人物。蒋梦麟与江苏省教育会同人依托“欧战”后举国求新的氛围,在沪组建新教育共进社,联结南北以谋全国文教新潮之起。关于何为“新潮”,蒋梦麟将之统一于“平民主义”;在此主义与相应立场影响下,蒋梦麟早早将五四爱国风潮“自然”并接既起的文教新潮,继而以不同于蔡元培、胡适诸人的方式,参与促成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然而蒋梦麟转至北京大学,东南方面对于“新文化”的界定意识与权力更趋弱化。以蒋梦麟在五四前后的言行为主线,结合相关的组织行为逻辑,可揭示新文化运动“生成”史在聚焦于北京大学或《新青年》的叙述之外的一个重要面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