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文化因素的多元性,往往会造成个体身份认同的矛盾与紧张,但孔子的身份认同却实现了多元文化因素的统一。孔子在周是殷人后裔,在鲁则是宋的移民,但他对周文化及鲁国存在强烈的认同。孔子是传统的继承者,同时又并不排斥新兴礼俗。孔子为恢复周代礼制四处奔走,是一位积极的入世者,同时又能欣赏出世隐者的生命态度。孔子的"仁道"理念,是他消解不同文化因素之间的冲突、实现个体身份认同多元文化相互统一的根本依据。在"仁道"基础上,"用中"的方法,为孔子的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2.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村上龙的《无限接近透明的蓝色》、《投币式寄存柜婴儿》等代表作,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传统父权崩溃给年轻人带来的身份认同焦虑及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后果;而《KYOKO)、《逃往希望之国》等代表作又深入探讨了以积极的文化接受意识与主体性的确立克服父权焦虑、重建健全的社会心理与个体存在方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