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语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它积存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可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却让我们在深奥的分析解剖之后变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我想大概就是我们没有信奉古人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不必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标新理念的提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不应拘泥于语法规则、文字游戏,教"小语文",而应当把触觉伸向生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体味人生,感悟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4.
徐杨清 《安徽教育》2012,(12):43-43
<正>一、在记诵上下功夫谈到记诵,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字……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诵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