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先秦诸子选读》在弘扬传统文化、砥砺人生品格方面价值甚大,因此在教学使用时不妨采取"放放手""挑挑食""充充气""把把脉"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1.放放手新课标上明确提出,必修课要让学生"在语文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礼诚 《科教文汇》2014,(26):146-147
在新课程理念关于确定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过程和方法一维尤为引人注意,它真正将教学的关注点由知识本位转移到学生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享受过程,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信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定位及落实依然存在诸多值得商讨的余地,这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体现得相当明显。本文拟从主要问题、定位因素、落实途径等方面,就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定位及落实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迁移学习作为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将典范文本阅读教学当中学到的知识、情感态度运用到其它文言文阅读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高考真题中的阅读文本都可视作典范之作,能够实现对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的综合考查。本文对2016年全国一卷的文言文《宋史·曾公亮传》进行了文本解构,从传主在基层为官和朝中执政两段时间诠释了人物形象,并对论赞内容进行了辩证分析,可作为学生细读慢品,进而扩展阅读、迁移学习的一个源点。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为唐诗单元,展现了不同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呈现了唐诗的整体风貌。《蜀道难》的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太白诗歌豪迈飘逸的情境、意境,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并逐渐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5.
《霍乱之乱》采取第一人称固定内聚焦叙事模式表现出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具有巨大的思考容量。小说的中心矛盾牵连着各种问题的沉浮,可信的叙述者塑造了伟大的灵魂,内聚焦叙事表现出了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和崇高人性的审视,传达了对坚守信念者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6.
《归去来兮辞》的章法委实难解,自宋代起文人的研讨便在质疑与剖解中渐进发展。朱熹和郎瑛从辞赋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王若虚和金圣叹立足于文本内容作出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清代余诚《古文释义》给出了更为合理的章法分析,其"三段五层论"较今天通行的一序四段式更加合理,可能清楚地表现全文未归定计——想象归途——虚写园乐——虚写田乐——重申归意的行文思路,更利于读者阅读欣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