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及其互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内容及价值定位,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校事故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事故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实施教育、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学生人身伤亡事故。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学校与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之间构成什么法律关系,赔偿的范围、数额标准及由谁赔偿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认定等是处理学校事故的基本法律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体意识是人的主体价值及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指作为大学教育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对自身主体角色、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其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其主观意识中的反映,集中地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本质是一种社会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发挥主体的作用。自觉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培育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能使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引导其“学会学习”、主动成才是当代全新的教育观;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其修养和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呼唤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进入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加速转型期。这一时期属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表明,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两种前途。“和谐社会”确立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不仅体现了社会和谐在当今时代的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和娴熟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