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领域。本文从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使命、作用及作用范围等几方面,阐述了道德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静水流深见“气象”——鲁洁先生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洁先生的贡献在于对教育问题一以贯之的关切和睿智的思虑。对教育公共理性价值的孜孜以求,构成了鲁洁先生卓然的人格和教育品质,即有精神、有境界、有道理、有正气,是为气象。鲁洁先生学术气象的养成之道,概有四者:一是立乎其大的学术视野;二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三是知行合一的精进功夫;四是居敬涵泳的人生态度。鲁洁先生之教育研究气象,于其自身而言,实有其独特性,不可摹仿,难以复制;对所有有志于教育研究以至于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又确具一般性,是一个值得悉心领悟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求优质的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中,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能力是动态、多元的,专业实践能力建基于知识,进而又成为有效表现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本质赋予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以独特的蕴涵,使其具有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等特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启示我们:教师教育要考虑如何有效联结经验与理论;凸显情境和反思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来发展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口气读完《永恒的风景——诸城一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纪实》一文,感慨多多,受益多多。作为一位道德教育理论工作者,我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还是诸城一中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地域文化等隐性教育力量培养新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对环境之隐性教育力量的觉识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把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有意识、自觉地进行研究、加以开发和利用则是本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的。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来说,20世纪主要的还是一个认知主义的世纪。知识、认知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明,以至于在实践中,知识…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纵深。小学品德课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都与原来有着很大的不同,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本次小学品德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上可以这样表述:针对目前小学品德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根据现代品德教育和品德课程应有的特点来进行改革,开发新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当代道德教育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说做不一。尽管对教育目的的大量正式陈述都断言,通过公共教育培养在道德上负责的公民乃是教育的核心,但事实上,能够认真、系统地对待道德教育的学校並不多;尽管那些市民、政治和教育领袖们口口声声说,教育在传递当今世界复杂的生活所必需的“道德和精神价值”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是为这种价值教育作出正式规定的教育体制也还毕竟是少数;人们常说教师乃是专少年品格形成的重要力量,然而,经过旨在提高道德教育工作者效能的训练的教师实为数寥寥。总之,在官方语言和当代实际的道德教育实践之间存在一种令人不安的不一致。即使我们不否认那些讲“官话”的人的诚意,有  相似文献   
8.
何谓有效的品格教育?——美国CEP及其教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20年美国道德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以主与此相关的理论学说、研究机构的纷呈迭现。在这场教育改革运动中,“品格教育伙伴”(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因提出有效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而独树一帜。本文旨在对这一研究机构及其教育原则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对宁津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所取得的改革成就早有耳闻,今年10月,《山东教育》杂志又刊发了长篇通讯《“宁津现象”解读——一个农村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的典范事例》,对“宁津现象”进行了深度报道,引起学界对宁津教育现象的广泛关注,也激发了我对这一改革成果的好奇和期待。但直至近日与几位好友一同亲赴宁津进行参观考察,并通过听课、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等,  相似文献   
10.
陈晓珊  戚万学 《教育研究》2021,42(10):45-61
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重塑教育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技术的教育应用的逻辑不是由技术工具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背后的原理决定的.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本质上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技术重塑教育本质上是技术重塑了"进行教育的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现象的发现、捕捉和利用是技术重塑教育的逻辑起点.单一的技术要具备重塑教育的力量需要经过一个组合进化的过程,由单数技术、单体技术走向复数技术、组合技术,形成"域".教育的重塑本质上是"域"的更替,是新域取代旧域的重新域定、重新定义教育的过程.教育会随着技术的进化出现结构的变化,改变教育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等整套安排,重构教育系统结构.教育变革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教育技术的变革;在教育被技术重塑的过程中,技术将逐步代替我们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演变为教育变革的阻力,教育技术的革新并不必然等同于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