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寒风尽吹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高职就业却有几丝暖意.据权威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相关数据:近三年来,高职就业率和薪酬标准呈现上升趋势,在大学就业市场可谓"一枝独秀".然而,上升的就业率背后却隐含着另一番景象.就业率提高难掩对接"不力"从麦可思2010年调查数据看,尽管就业率逐渐上升,但就业率最好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才刚刚赶上一般的普通大学.从就业率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并没有摆脱"老末"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戴国忠 《师道》2003,(2):51
出了书的人,怎样?出了书的人,不怎么样!我出过书,出了四本(不包括参与编写的书)。1991年我第一本教学方面的专著出版时,27岁,收到样书的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双喜临门,高兴得我没去上班,跟老婆躲在家里着着实实地偷着乐了一回。打那以后,老婆再也不念叨我埋头灯下熬心熬血了,把此前一直说的“干熬空头夜,何苦”改成了“要注意身体,保重”。  相似文献   
3.
略论教学行为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教学行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素来见仁见智,各言其是。我们运用系统论原理来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势。在其构成上包括两个层次:其一,就是那些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实验操作、表情姿势等。从现象上看,这种行为有很大成份的无意性(多是有意  相似文献   
4.
纵观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最大经验,都是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大幅提升。日本、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把教师成长在提高了学历(本科以上)要求以后引领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斯蒂芬和沃尔夫(1997)研究揭示出的教师生命周期:“实习教师——新教师——专业化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退休教师”,其所表明的意义也就在于让每个教师通过课程活动朝着更高一级的“教师素质平台”攀行。反过来的意义就是:只有高素质  相似文献   
5.
6.
教学行为的序列,也可称做教学行为的步骤。它反映了教学行为在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为标志的过程中,师生按照一定的“线索”(直观上看是某一风格的类型)进行的双边活动的步骤。这个步骤不是以具体的动作、行为为标准的,而是以包括具有操作在内的、智慧的、情感的、价值的、品格的等综合而成的态势为基本规划领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教学行为的序列至少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作为教学行为外在显性因素的处理问题 从直觉上看教学行为就是由主体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可感的动作连接而成的,在统一于教学目的上则是通过技能(动作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以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习惯和作  相似文献   
7.
略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国忠 《职教论坛》2005,(30):20-22
课程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成才方向,也决定着高职院校所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和个性.所以,建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高职课程建设理念,是高职院校廓清成才标准、凸显高职教育特征、和谐内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结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来反思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要把装在头脑里的学生换成各具特性的学生 在我国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都由教育者来设计,教育活动就在于用事先设计好的模子去对学生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褒奖。教学实践行为多是由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的。课堂教学成了事先写好的教案的口述。 这种把学生装在头脑中的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9.
教师成长状态是影响教育质量生成的最为核心的因素,而教师成长则又是由成长主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规划、设计与实践来决定的。当前多样化的教师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成长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性。从而使得教师成长的脉络走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实践需要来看。只有维系教师成长的“不断轴”,才会在更高水平上带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江师范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合乎中国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办学理念——“为富庶乡村”。本文对这一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联系实际的分析,探讨了坚持这一理念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揭示了吴江师范培养具有“事农之脑、作农之手”的“亲农之师”的办学实践,对当今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师范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