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辛亥以后,旗人特权丧失,身份随之变化,迅速由统治族群转变为被统治族群,其近代社会转型因此而展开。从旗民向国民转向的过程中,旗人群体虽然面临生计困顿、社会歧视、谋生乏术等多种困难,但在国家与社会一定程度的关注扶助和旗民自身的努力下,旗民的近代转向最终得以完成。旗民社会转型中遭遇的困境一定程度影响了其近代发展,但放眼整个民国时期,旗民生存之艰难并不特异于其他族群,在从统治族群到被统治族群的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旗民群体并未遭遇到族群间的大规模屠杀,相反能够在"排满"的语境下实现平民化的转型,不仅表明民国肇造后国人观念之更新,也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国家整合的艰难与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镇江自古形势险要,军事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古城南京唇齿相依。太平天国时期,镇江是天京的东南屏障,太平军占有镇江达五年之久,稳定了天京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局势。1857年12月19日,清军重占镇江城,天京门户洞开,太平军失去了军事上的主动权,镇江的失守是太平天国军事上的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3.
近代镇江的金融业在镇江开埠后迅猛发展起来,盛极一时,有“银码头”之称,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银行业所占比例不大,功效也不大,钱庄的作用突出,以商业放款和汇兑为主,与工业的联系不大,与上海的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客观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及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镇江的金融业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镇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要津、经济、战略位置均十分重要。鸦片战争前,镇江已是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之地,1861年5月,西方殖民者武力胁迫镇江开埠。开埠后镇江开始了近代中外商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口岸地位下降。导致镇江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1)地理优势的失是镇江经济衰退的首要原因。(2)本地区工农业均不发达,缺乏支柱型的产业。(3)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镇江地处长江南岸,是一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但无论在物质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特征上明显带有北方的特征。这是因为自先秦至近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北方移民不断地南下,对镇江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镇江自古为长江下游的重要都市,历史上人文荟萃,教育比较发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镇江被逼开埠通商,商贸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社会群体开始出现,镇江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镇江近代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晚清新政和新政领袖人物的研究大为兴盛。随着史学研究中政治禁忌的不断打破,学者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崭新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追寻历史真相,回归历史真实,张海林教授新著《端方与清末新政》(以下简称《端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无疑是其中有分量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张著的完成是端方研究的最新硕果,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学术意义。端方(1861-1911),满洲正白旗人,历任农工商总局督办、陕西布政使、署陕西巡抚、湖北巡抚、江苏巡抚、湖南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新政时期,端方指陈时政,抑旧扬新,倡导改革,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民初旗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平等的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确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民国成立后的多年间,各地屡有旗民申请冠姓、更名、改籍。对民初旗民冠姓、更名、改籍历史现象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转型时期旗民的生存状况,而且也有益于人们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视角下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9.
镇江因长江、运河之利,商业向来发达。明清时期,镇江地处江南两大经济中心——苏杭和南京之间,商业发展受到发达的江南商品经济的辐射和影响,镇江发展成为“舟车络绎之冲,四方商贾群萃而错处”的区域中心市场。中转贸易、米粮业、丝绸业、木材业和水上客运业是明清时镇江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中心市场,明清时期的镇江商业在江南商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转贸易的特殊性、本地商品生产水平和手工业水平的限制,与苏杭、南京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商业都市相比,镇江商业水平逊色不少,影响了近现代镇江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