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有机部分,是我国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概念认识含糊不清。要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就需要深化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认识,首要的是从历史、文化和政策等各个视角,阐清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概念,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完善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少数民族女童学校教育特殊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难中之难,如何认识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因素是重要的和迫切的问题。影响少数民族女童学校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与习俗和语言文字等,内部因素有教育目标、办学形式、师生状况、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设备等。  相似文献   
3.
教案反思——教师行动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文本呈现,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蓝本,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目前教案出现了种种有悖于新课标的理念,如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依据现有教师数据作为分析、评估的基础,选取北京、河南、安徽和福建四地,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呈现女性教师比例整体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在不同省份、城乡、学校类型、学段和学科等方面呈现一定差异;教师职业已形成一定的性别垂直隔离。这种变化源自"女进男退"的过程,是社会教育发展、教师职业性别标识化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滑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教师队伍的"女多男少"现象被"女性化"和被"问题化",是夫权意识形态下被构建起来的、具有预设价值判断的问题阈,具体表现为社会性别二元对立、教师职业简单性别气质类化和轻视女性教师专业性等。本研究据此提出满足儿童发展的多元需求、消解教师职业性别隔离、保障和完善学校教育丰富性的建议:(1)加大教师专业形象宣传,打破教师职业性别壁垒;(2)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3)提升师范生的性别素养,加大男性教师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5.
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志的基础,日益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偏差.应从田野调查所蕴含的取向、田野涵义的明确、运用适当性及局限性等方面探究在教育研究中如何认识和运用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是独具特色的高等院校,当前,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招生问题尤为突出。本文立足于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描述了民族院校招生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试图从民族院校双重身份冲突、民族院校如何定位等方面探究民族院校招生尴尬背后的原因,以揭示和阐释民族院校乃至民族教育发展所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是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政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项政策.它对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实施优惠招生和补偿教育,保障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虽然自1951年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制定以来,它的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式如受益群体边界、招生标准等都有变化,但始终坚持平等取向和以少数民族为受益群体,并建立了独特的教育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由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是基于群体身份资格的限定来实施的,被认为是对个体平等的颠覆,目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于教育平等的争论。所以,本文立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招生政策,试图从学业成就归因、高等教育功能等多维度对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进行分析,力图通过明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所蕴含的平等涵义,明确和拓展对教育平等的理解,从而利于实践中教育平等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志的基础,日益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偏差。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阐释,结合教育研究的特点,从田野调查所蕴含的取向、田野含义的明确、运用适当性、局限性等方面来探究在教育研究中如何认识和运用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10.
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文本呈现,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蓝本,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目前教案出现了种种有悖于新课标的理念,如编写僵化、重备教材轻备学生等现象.教案所存在的弊端是教师教学实践中急需正视和解决的具体、重要问题,对它的审视和重新定位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点.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它却是被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