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量化分析《分式的乘除》两堂录像课,参考弗兰德提出的"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师生语言分类,将代数课堂教学语言进行分类,并就不同教学环节,对教学语言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所用时间占有很高的比例,各种类型的教学语言的时间比例不同,以提问性语言为主;(2)代数课堂教学中两位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所占时间比例不同,例题讲解、练习讲解环节教师语言所占的比例最大;(3)代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大多采用提问性为主的教学语言;(4)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减少命令性语言和提问性语言,适当增加启发性语言、反馈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对四节初中代数课的课堂录像进行量化分析,归纳了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联系,得出以下结论: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提问数量较多,但各类提问运用的比例不同;学生回答问题所占时间较短,且学生机械性回答占了较大的比例;教师提问难度与学生回答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合理使用追问的频度和密度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各国教材能体现其课程实施情况.基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材内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比较分析中美几何教材的异同点,得到以下启示:教材编排应具有连贯性,中国教材起点比美国高;教材编排所呈现的思维水平周期性地由浅入深;教材设计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过程并理解知识系统化、公理化.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为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显得十分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解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伴随着说课在中学数学教师教研活动中的广泛应用,教师说题作为一种教研活动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以“A市素养指向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中20份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基于已有相关文献构建单元作业分析框架,揭示一线教师单元作业设计特征.研究发现:教师对单元知识结构及作业目标的素养导向性认识较浅;单元作业内容综合性与结构性较好,但作业难度较低;作业形式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且以短周期作业为主.研究建议:加强教师专业支持与实践研习,以帮助教师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本质及要求;基于CPFS理论提炼学科大概念统整单元作业,并在作业内容上增设真实情境下的结构不良问题,提升作业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依托PSTE成长共同体,在双导师制与项目制的推动下,构建“PSTE”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通过同课异构、考察观摩、课题研究、讲习合一及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等行动研究策略,将各种教师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体系化。研究表明,这些策略转变了教师教学行为,改善了教学专业实践,实现了多方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表征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对象.通过对两位专家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分析,得到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隐喻语言使用的特点:教师课堂教学中两位教师多次使用隐喻,所用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15%左右,且以结构实体隐喻为主;隐喻语言主要出现在引入环节和探究新知环节,且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呈现为主;概念教学使用范例进行隐喻教学,而程序教学中使用相似性材料进行隐喻教学.在概念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多使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范例——抽象对象隐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多使用与所学对象具有相似性的教学材料,可以促进学生对操作性技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基于视频案例下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其课堂行为既能反映学生参与学习、知识建构的程度,同时也能体现教师教学的特点.课堂视频可以有效记录学生课堂参与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新途径.对初中数学课堂视频分析,发现初中生课堂参与行为有以下特点:学生应答行为发生最频繁;学生集体回答次数远多于学生独立应答次数;学生应答和课堂练习所占时间最长;在课堂练习阶段,学生的参与行为出现的次数最多;学生在课堂上极少提问.  相似文献   
9.
<正>1问题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1](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首次明确在初中“数与代数”领域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即代数推理.虽然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归纳得到代数概念、运算法则,在数系扩充以及数式发展时类比运算律、法则,基于已有法则、规律、公式进行的计算等过程中皆蕴含代数推理,但由于日常教学更强调运算技巧,且学生缺少完整亲历代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过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