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俄国作家皮里尼亚克的小说<不灭的月亮的故事>是一部反思现代化、批判专制统治的象征主义小说.文章采用细读法,抓住珍视生命这个贯穿小说的主要理念,从自然和文明的对立、感性和理性的对立、个体生命需求和国家主义的对立这三个角度对小说的象征意蕴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片断精选(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周扬、谢素台译)“谢辽沙!”她凑在小孩耳边又唤着。他又甩手肘支起身子,把他那乱发蓬松的头从这边转到那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独具一格的社会心理小说家。他创作的《穷人》、《两重人格》、《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小说,着力描写的并不是人的外部遭遇与社会关系,而是人那隐秘的内心世界,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各种矛盾倾向。因此,还在他在世的时候,便获得了“心理学家”的称号。陀思妥耶夫斯步入文坛之际,正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之时,关注人生与现实社会问题的风气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陀氏置身于这种时代氛围中,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来研究人,而是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4.
<正>感伤主义文学思潮形成十八世纪下半期,它是对古典主义理性文学的反驳。崇尚感情,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与人物内在感受的描写是这一文学思潮最主要的特征。感伤主义作家笔下的感情是忧伤悲哀。这种情感或者起于一种一般的人生惆怅,如爱情的失落,亲朋的早逝,对不幸者的同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或者是出于对某种消逝了的社会形态的怀念,如英国作家哥尔斯密为宗法制农村的消失而伤感,法国作家卢梭则为人类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5.
屠格涅夫是最早提倡作者从小说中隐去的作家之一,正是这种创作观念,使他在罗亭形象的塑造中隐藏了自己的声音,构造了罗亭的性格之谜。文章探讨了屠格涅夫设谜的方式,并根据小说中一些重要的提示和细节,对罗亭形象作了新的解读。笔者认为罗亭形象的本质特征是理性活动与感性活动的脱节,这一特征足以涵盖罗亭性格的各个侧面,从而解决长期以来罗亭形象评论中的各种分歧。文章还指出了罗亭形象与康德哲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自身的复杂。早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兼有灵魂与肉体、天使与野兽两个方面,人属于彼此对立的两个世界。这种古老的人性观点不但成为人类研究自身的出发点,而且孕育出了繁盛的艺术奇葩,其中包括《两面人马尔克》(希腊作家法禄著)、《斯居戴里小姐》、《魔鬼的长生汤》(德国霍夫曼著)、《化身博士》(英国斯蒂文森著)和《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著)等一大批小说。这些小说都触及到了人的内在分裂这一神秘的课题。在探索这片未知领域的先躯者中,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特别引人注目。他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揭示了人的双重性,而且提出了“面具”和“精神深度”的概念,从而对那个古老的人性观点作了重要的补充。霍夫曼认为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为顺应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而经过矫饰的自我,另一个则是为本能所控制的本真的自我,霍夫曼称之为“原来的自我”。前一个自我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