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都市艺术存在着相互关联的三种景观,但它满足的多是人的虚假需要,其目的不在培养“有欣赏能力的大众”,而在大众“能够接受”.都市文化和艺术的价值特征使都市审美文化在不断冲突中丰富多彩,同对也越来越远离超越性和“终极关怀”,因此,必须建构正常的都市文化艺术活动价值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历史理性、人文关怀与审美关怀三者之间的张力结构,以有利于中国的现代性和个体建构。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文立场是对中外人文传统的整合与超越 ,是当代中国文学人文关怀的理论前提。文学活动主体必须确立这一立场 ,既应是经济发展的拥护者 ,又应成为“人”的歌颂者 ,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美好的艺术形式 ,促进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  相似文献   
3.
4.
在我国,“全球化”概念的含义丰富而又驳杂,处在现实——理想——方式三个不同的意义层面,它体现了我们心之隐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文化”。“全球化”由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渗透,因此“全球化”语境与“世界性的民族文学”产生的语境相悖。故而在全球化语境中,人的素质提高与文学的品质提升,必须面向当下的现实处境言说,把文学与人的发展作为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5.
徐献忠和胡缵宗都以盛唐为中心看诗歌的变化发展。徐献忠从“感遇之情异”确立“声诗之变”的缘由,而“旨趣盛唐,,时,不“忘研穷之过”,是他对唐诗演变规律的理性把握。胡缵宗的唐诗风雅观所包含的“诗变”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他的唐诗“感格”论,以对“生命格调”和“时代格调”的整合深入了明代对“诗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叶燮诗学表现出理论的自觉:一是理性特质,二是主张立足于"变"而正、变统一,并在宇宙观层面论证"诗变"和"天地运行"规律的同构关系。叶燮按照宏观与微观、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立体审视方法,论证"诗变"发现与诗论家的素质、"诗变"认识与诗学方法的关系。使"诗变论"从对文学活动现象变化的认识到对诗变因素、原因和诗变原理的探索、总结,最终达到对"诗变"的规律性论证。  相似文献   
7.
面对 20 世纪的文化与文论,面对新中国 50 年来的文艺理论建设,有四个方面的思考可资借鉴:对“五四”时期民族文艺学的图强愿望和建国至 70 年代末社会学文艺学以及世纪末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增强民族文艺学建设的自主性与民族性;理性主义与现代主义冲击后的困难重重的“话语转换”不能完成中国文艺学的理论建构;“中国后现代因素”对中国文化的消解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它为建构中国文艺学提供了契机;后殖民主义启示,误读 20 世纪中国传统与东方视野对西方知识体系的曲解不是建构中国文艺学的视野与途径。所以,建设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首先要分析这一命题的语言构成和话语上下文,其次按这一语言结构关系找出建构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形成三步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变”观念从先秦即已萌芽,中经汉魏六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至弘治到康熙间的唐诗学“诗变”论,从对文学活动现象变化的认识到对诗变因素、原因和诗变原理的探索、总结,最终达到对“诗变”的规律性论证,从而确立了中国古代的“诗变”论。研究中国古代“诗变”论,可以在价值取向、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的意义方面,深化当今的唐诗研究和诗学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
许学夷对不同时代诗歌的评价,往往运用不同的理论概念以突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个性风貌。他对初唐诗歌审美特征的揭示,运用的关键术语是“才力”和“造诣”,从而改变了初唐诗歌评价对六朝承接的局限性,发现了初唐诗歌的唐诗特质。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学界把意象当作意境的构成元素是值得商榷的。在实践上,意境理论不能概括所有的中国诗歌,存在大量有“象”无“境”之作;在理论上,意境与意象在适用范围、内涵、性质、形象的审美特征上各自有别。这说明,它们是并列关系。在文化变迁中,意境取代了意象,从玄妙难解走向生命体验,显示着意境对意象的超越,这也同样证明它们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