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间的认知差异、沟通问题、采取的奖励结构等使冲突的产生成为可能。建设性的冲突存在有益价值,能使学生走出集体思维的误区、确立良性的自我概念、培养交流协商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们如何坦然看待、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通常源于寻求关注、反抗意愿、厌倦情绪或者自卑与排斥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行为动机的理解、对正常规范行为的限定,决定了教师生成的干预方式。根据不良行为本身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忽略、提醒、直接干预、暂停、个别谈话等策略合理应对,并制定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课堂规则,带着爱和理解对待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而非从消极的角度强调对不良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众人的共识,但不得不提的是,教师们对"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解.一些学校老师认为,心理健康即是一种精神、心理上的非病状态.因而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只重视对个人心理障碍的修复,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间的认知差异、沟通问题、采取的奖励结构等使冲突的产生成为可能。建设性的认知冲突存在有益价值,能使学生走出集体思维的误区、确立良性的自我概念、培养交流协商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们如何坦然看待、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动机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利承 《教育探索》2007,(11):36-37
动机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动机理论的内涵,掌握提高和发展学生动机的方式,将会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学校可从学习氛围、个人目标设定、自我调节学习方式、内外动机相互作用以及归因反馈五个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竞争会引起冲突,是不是合作就不会引起冲突呢?也许绝大多数冲突都是发生在合作过程中。当前研究合作学习的文献通常强调合作、和谐、协作,而很少谈到冲突。冲突的外延很广。D.W:Johnson和R.T.Johnson是这样定义合作学习中的“冲突”:当某人的观点、信息、结论、理论或意见与他人的不一致,而两者又试图去达成一致时,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是有道德的人——从"道德伪善"反观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者Batson提出人类具有一种道德伪善的动机,即在道德表象的掩饰下追求自我利益,实验证实道德伪善普遍存在,借此反观学校的道德教育。德育中的认知倾向、精英化倾向、规训倾向及社会环境影响是导致伪善动机的主要原因。学校道德教育需满足主体的道德需要,提供真实的道德学习,并且改变传统的道德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主要采用直呼法和拼读法,两种教学法各有利弊。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教学法对不同拼音基础学习者的适切性,以及对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方法都能帮助学习者在规定教学时间内达成"读准音节"的教学要求,但拼读法更有助于学习者"读快音节",并且拼读法教学更适合刚接触拼音的学习者;直呼法教学则更有助于语音意识的培养,更适合有一定拼音学习基础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欲速则不达”,这是先辈留下的箴言,告诉我们规律不可违背,急于求成只会事与愿违。其实,教育也是,教育要的是“细水长流”……教育“慢”一点,使工作更细致。育人之事弥漫在学校、生活的每一角落,如同燕子垒窝,需要一样的细致、耐心、不辞辛劳。实际生活中的教师们太忙了,除了必要的例行公事,还有不少伤脑筋的偶发事情等待去处理,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要关注每个细节实属难事。教育的“慢”,意味着一种负责的态度,意味着走出教室后的再次回头,意味着多点时间观察学生,意味着将自己对学生的爱融入教育生活的细节,从而真正将教育“抓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