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中三册《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把“无乃尔是过与?”一句注解为“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我们认为是不妥的. 首先,这样的翻译不符合古汉语的语言习惯.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一书中指出:“‘尔是过’,不能解作‘尔之过’,因为古代人称代词表示领位极少再加别的虚词的.”通常都是把表示领位的人称代词直接放在隶属的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前.如: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②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相似文献   
2.
新版高语教材在译《郩之战》“妇人暂而免诸国”句时,把“暂”译成“几句谎话”,在为“暂”单注时,注为“一下子”。前后牴牾,甚为不妥。前人对“暂”字确有两种不同的注释:一种本自西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训“暂”为“卒”(猝)。嗣后,宋代陈彭年的《广韵》、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均持这种观点。这大概就是课本释“暂”为“一下子”的依据。另一种则源于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他认为“暂”通“渐”(jian),“渐,诈也”。章  相似文献   
3.
一般地说,在古文的诵读中,“遇到一些较长的句子,诵读时要在句中停顿,必须辨清语意和语言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但是,“汉语语句组织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即是在语句组织规律之外,还要注意音节上的平稳。”(郭绍虞《汉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