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最早的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得到普遍传播和扩展、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识读和理解大学,离不开对大学与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社会关系的考察。大学与经济的联系是大学社会关系的的基本组成部分,大学组织属性与社会经济形态紧密相关。中世纪时代农业经济支持了市场和城镇的发展,封建商品经济占主导作用的城市环境孕育和产生了大学,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是大学发展的催化剂。西欧中世纪大学与经济形态的历史具体表现为大学与教会、大学与世俗政权、大学与自由民之间的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2.
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应有之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这是现代大学的生命和活力所在,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具有服务大众、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时代特征,它的最终目的和旨归在于扩大普通民众参与机会和提高大学投入产出效率。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政府财政对民办高校进行适当的投入,保证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在市场中的平等地位,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竞争;政府应该减少对大学的直接干预,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社会办学资本;大学要培植自生能力,提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学费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学费采用两种不同的定价方式,公办高校执行成本补偿,根据学生培养成本来合理分担比例,民办高校实行全成本定价。不同类型的高校提供了不同形态的教育服务,相同类型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不同,它们的学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与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与学费水平倒挂。在公办高校系统内部,专业教育学费水平差异不显著,价格信号作用不明显,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高校专业和教育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选择下,政府应该放松管制,让公办学校学费进行自主定价,使公办高校学费定价方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4.
生均拨款标准作为一项制度设计,是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行关系到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属于制度变迁范畴,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应深入了解该制度背后的复杂成因及相关内涵,全面把握这项制度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一部大学史,是一部大学经济史、一部大学学费史.大学学费的生成与变迁有其历史逻辑.注册费、导师费和学分费是大学学费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对于欧洲古典大学来说,注册费不仅与学生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有关,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大学入学的第一道"门槛".导师费与导师制、学分费与学分制具有天然的联系,导师费和学分费是一种教学成本,是大学学费本质.导师费和学分费不仅反映大学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而且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最终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组织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问题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拷问政府和社会组织职能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公共性因为大学走向社会中心而倍加受到人们关注.公共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那么,是否只有公立大学才能保证大学的公共性呢?通过市场融资方式获得收入,大学是否就意味着一定会丧失公共性呢?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求解.从历史比较视角观察,达特茅斯学院案对私立大学合法性的裁定,使美国私立大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兴盛,并认同了私立大学的公共性品质;而英国灯塔制度演变说明,产权界定降低了市场外部行为的交易成本,公共产品不仅可以由政府来提供,私人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有可能具有比政府更高的效率.大学的公共性价值更多是秉持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只要把服务私人目标和服务公共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力量,大学可以有效催生公共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一方面扩大国家财政规模,财政增长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收入水平,扩大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消费。通过对1999-2008年相关数据的考察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稳定地提高,有力地支撑着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此同时,区域高等教育经费发展尚存在种种不足:政府财政投资意愿不强,经费投入分布不均衡,投入效率不高;大学学费水平不合理;大学自主筹资的水平过低。  相似文献   
8.
"4%目标"实现后如何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公共支出机制?根据OECD提供的数据验证,其一,各国高等教育公共支出与GDP、公共总支出之比存在差异;其二,各国高等教育生均公共支出数量、结构与比例存在差异。除了"经济论"之外,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制度安排。在此提出建议:理论上,认清高等教育服务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既要保障公共支出又要扩大私人支出;制度上,加强生均公共支出和生均总支出等制度建设,确保教育服务质量水平;实践上,提高经费分配与组织行为的规范性,在私人支出比例扩大的同时,释放大学活力。  相似文献   
9.
生均拨款标准作为一项制度设计,是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行关系到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属于制度变迁范畴,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应深入了解该制度背后的复杂成因及相关内涵,全面把握这项制度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