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强化思维训练,开掘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师在全部教学活动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通过对广大中学教师教改实践的总结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激疑来启动思维,培养学生动脑用脑的习惯。读书学习应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习上也要“不唯书,不唯上,不为尊者讳”。一位教师在课堂分析了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后,出乎意料地提出让学生给这篇名著找缺点,学生感到愕然。可是在认真思索之后,竟有人指出了“败笔”之处:小说为刻画主人  相似文献   
2.
张国权(政史系副教授)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以其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巨著《史记》,奠定了历史科学的基础,而为炎黄子孙所世代敬仰.一部《史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秦汉以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也使我们有幸看到作者唯物的进步思想.其中《货殖列传》一文即是司马迁唯物的进步思想的充分表述,此文不仅仅是为“货殖”立传,而是从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求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唯物的社会历史观和进步的经济思想.在我们欲图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以推动四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真研究一下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我认为是有益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是有不同意见的,同样史学史的专家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之前的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阶段划分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有的认为是隋唐五代宋元时代,有的说当为唐到鸦片战争前.尽管学者们各持一端,但有个共同点,那就都把唐代划到“发展阶段”.以此可看出唐代史学处于发展时期是无疑的,笔者认为唐代政治上长期相对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这样的社会现实促进这一历史阶段史学的发展是必然的.所以不仅可以说唐代史学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应当看到它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是有突出贡献的.本文力图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5.
《大唐新语》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唐新语》是唐朝人修撰的记述本朝史事的一部著作。《大唐新语》不是写给老百姓的 ,而是写给当权者 ,是写给皇帝及所有当权官员的。刘肃的《大唐新语》大量引用的本朝人撰写的文史资料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终明之世边防最重,倭寇、蒙古、女真,为患不已。明设九镇防边,一批戍边干才脱颖而出。辽东时为重镇、抗倭寇,拒朝鲜,抚女真,拱卫京师,卓尔不群、功勋昭之将代有人出,总兵刘江、都指挥毕恭尤为其中皎皎。  相似文献   
7.
《大唐新语》是唐朝人刘肃编撰的一部史书 ,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新唐书》将其著录在《艺文志》杂史类 ,《四库全书》却以该书“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有乖史家之体例”为由 ,将该书编入子部小说家类 ,否定其史学价值和史学地位。本文从分析“谐谑”篇的“鉴戒”意义、史料价值及与两《唐书》所载史料相比较 ,指出“谐谑”篇并非“繁芜猥琐” ,《大唐新语》一书完全符合史书“语”体体例 ,不应当轻率地贬低该书的价值和地位。同时提出研究古文献、研究古代史 ,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 ,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9.
本就一些现行高校历史教材中把唐朝以前中原王朝同东北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的关系当作“中外关系”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高校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涉及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部分,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0.
古代任职东北的江南人极少。明朝建立 ,天下归一 ,江浙俊秀脱颖而出 ,一大批有识之士来到辽东 ,担任要职 ,为巩固边防 ,开发东北殚心竭虑 ,功勋卓著 ,得到东北人民的赞誉。本文据东北主要史志文献进行了考证 ,明代江浙任职辽东名宦计 58人 ,其中江苏籍 2 1人 ,浙江籍 37人。作者考证了这 58人的籍贯、职务、任职时间、文采和主要业绩 ,表达了东北人民对他们的敬意 ,亦为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