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研究我国古代文论,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对古人常用的一些概念和术语如"气"、"志"、"情"、"神思"、"风骨"、"隐秀"等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方的长江流域明以中游的荆楚地区兴起最早。但在秦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大批楚移民向东迁徙,造成了汉初下游和上游学术艺一度高于中游。经过汉代的发展,中原人民大量南迁,使中游的学术化逐步赶上了上游和下游。然而三国时的战乱使吴地化发展再次超越中游。西晋末年以后,大批中原士人南迁吴越,更使长江下游成了南方甚至全国的化中心。与此同时,由于上游的巴蜀地区出现了巴氐李氏政权,又距都城建康较远,学术化遂显萧条。相反地,中游的荆襄则在进入南朝以后由于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地位而日趋重要,这里的化也迅速发展,到南朝齐梁时代,此地的学术化已颇繁荣。但梁末江陵的陷落,却使这里不少地方落入北周的控制之下。陈代的疆域较齐梁已大为缩小,由于王谢刘萧诸族的衰落,学术艺也趋向衰颓。但与此同时,在侯景之乱中,一些人避难广东、福建,却也使那里的学术艺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南北朝时代北方文学的情况及其与南方文学的差别.西晋灭亡之前,中国的学术文化中心原在北方,尤其黄河沿岸一带.但此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文人有的饥饿而死,有的疆场捐躯,有的惨遭杀戮,有的隐居山林,有的避乱外迁,无暇进行学术活动,几无著作传世.后来,一些南迁文人及其后裔在江南的土地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创造了灿烂的六朝文学和艺术.另一部分人无法南奔,避地河西,其后裔成了北朝学术文化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还有一部分人避居河朔地区,成为北魏的高门士族,对北朝文化做了不少贡献.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论与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曹道衡研究我国古代文论,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对主人常用的一些概念和术语如“气”、“志”、“情”、“神思”、“风骨”、“隐秀”等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常常想利用现代或西方的...  相似文献   
5.
先师游泽承(国恩)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一年了,但是他对我的教诲还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那是1951年的春天,我刚以插班生的资格来到北大一个学期。我在家乡时,就早已仰慕先生的学问,想要请教,却又不敢。后来终于下了决心,写了一篇关于四川火井的考证文章,引证了《水经注》、《华阳国志》等书中的材料,誊清后送呈先生审正。先生很和气地接下了这篇习作。过了几天,先生在民主广场上遇到我,就把我叫到屋里,把习作还给我,并且对我说:“看你这文章,你还是肯用功读些书的,也查了一些材料,但是这还不够,必须努力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6.
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选》集中反映了南朝特别是梁代的学术风尚和文学观念。入唐以后,崇尚南学,北方士人亦仰慕南风,《文选》因而成为科举必读经典,深刻影响了皇唐文明和文学进程,对我国封建社会后半叶一千多年文化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也可见梁代特别是梁武帝对文化事业的提倡之功。  相似文献   
7.
体大思精谨严笃实──评周振甫主编的《文心雕龙辞典》曹道衡《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批评名著。它总结了从先秦至南朝晋*宋间文学发展的过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点,为历来文论*家们所重视,近年以来甚至出*现了不少外文译本,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