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沈从文的这篇盛年之作,我们正需要唤醒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好在教材编写者在此次修订中已经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设计就是很好的证明: 练习一“说说你对课文主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本意是“为了让下一代热爱并掌握祖国语文,即热爱并掌握母语,包括母语的知识系统——语言.和母语的实际运用——言语,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则是提高下一代的言语能力”.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把握语言规律.从而发展他们做人所必需的言语能力”。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智育也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核心和本质。这段话,是王松泉先生语文智育观的典型表述.它至少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3.
《秋魂》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新亲切、通俗易懂。同学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最后一课》就让人觉得沉重,《羚羊木雕》或许还有些压抑,而《散步》的题材虽然通俗,主题却显得有点深奥。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大家一定想知道其巾的奥秘吧?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探秘之旅”吧。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育的情况一直不容乐观,究其根本是传统思维作祟.鲁迅作品所蕴含的独特批判思维对传统思维有着积极的纠正作用,有望成为鲁迅作品教育新一轮改革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秋魂》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新亲切、通俗易懂。同学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最后一课》就让人觉得沉重,《羚羊木雕》或许还有些压抑,而《散步》的题材虽然通俗,主题却显得有点深奥。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大家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探秘之旅”吧。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中,除了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其余三篇都是不折不扣的科技论说文,篇幅既长,难度亦深——科学术语频率较高,论述也采用科学家思维特有的方式——学生阅读时极可能因知识或思维的断层而出现理解的困难。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7.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他随后发表的小说都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之中,均用白话写成.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中,除了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其余三篇都是不折不扣的科技论说文,篇幅既长,难度亦深——科学术语频率较高,论述也采用科学家思维特有的方式——学生阅读时极可能因知识或思维的断层而出现理解的困难。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9.
“梦笔生花”不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成语,还是一些名胜景观的美名。你若去绍兴寻访书圣王羲之的遗踪,一进兰亭森林公园的大门,一块拔地而起的峭石上就书着“梦笔生花”四个鲜红的大字。假如去黄山,散花坞左侧更有一海拔1640米的孤立石峰,下圆上尖,形  相似文献   
10.
《木兰辞》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与南方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这首诗格调明快,音韵和谐,语言质朴,读起来琅琅上口,不愧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但你可能还没注意到,它吸引我们的远不止木兰代父从军这一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